請問是怎樣有問題?高頻衰減?
可列印查看
聲音變散了,高頻不見也是....
不好意思,看了一下發現今年買的另一個玩具沒有在這裡介紹
http://images.myav.com.tw/images/190...813a18b4c7.jpg
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是唱片真空吸盤,直接放在唱盤上用。可以把彎曲的唱片吸平,非常有效。
優點:
1:唱片重播的音像變得非常穩定,聲音不會亂飄之後,細節變得更多。
2: 低音似乎變得更穩更沉。
3: 可以放在不同的唱盤上使用,讓每台唱盤都可以放比較不平的唱片。
缺點:
1: 唱盤的軸要夠長,不然吸不起來。
2: 唱臂的VTA要重新調整。不能調的,像Rega就只能乾瞪眼了。
3: 好像只有日本國內有賣,要自己去買或是找代購。我是朋友幫忙找的代購,我也不知道是誰。
去年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幾個小玩意兒回家玩。小田的避震腳墊,本來只是墊在唱盤下面,感覺似乎細節有增加,可是不是很確定。前幾天發現還有一盒沒用,拿來墊在Sony X800藍光機下面(兩個在轉盤機構下面,另外一個在電源那邊,雖然那邊是空的)。一開機,哇,細節增加好多,每個聲部分得好清楚。這幾天把以前聽到爛的CD拿來重聽,簡直就像第一次聽一樣。因為不貴,所以買了四盒。台灣廠家,大力推薦!
小田搬家了,所以盒子上的地址不對了。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1&d=1582386341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2&d=1582386367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44528141316.htm
這家的嗎?? 他一直強調高頻溫暖,讓我有點擔心
是對岸喜歡的暖調走向.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48155048206.htm
原來還有二代,似乎是純不銹鋼材質.
應該不是。
上面把照片的連結弄對了。田昌政的東西應該沒有搞“溫暖高頻”的那一套。。。
這個小田跟田昌政應該是沒關係的;在音響產品上,我是絕對支持台灣本土企業(特別是小店家)。。。。。而且,我從來沒有直接從淘寶買過東西(間接的就不確定了)。
不是黑膠,不過封面倒都是黑的。這位作者曾經擔任過伯恩斯坦的助理多年,也跟很多樂團以及音樂家合作過。左邊那本台灣已經有中譯本,另一本去年才出版,如果要看中譯本可能要等一陣子。作者的文筆不錯,裡面穿插了很多小故事。裡面講到他年輕的時候極為崇拜瑞典女高音Birgit Nilsson, 結果她竟然邀請他到旅館裡跟他聊天,還聊了很久,作者很驚訝的發現旅館裡的電視一直開著?Nilsson說她去四處演唱,很多時候人生地不熟,又沒人陪著說話,就只好開著電視假裝有人在那裡陪著她。我以前只注意到音樂家們在台上光鮮的一面,從來沒有想過台下的他們的艱辛的一面,要不是對音樂有熱誠,早就玩不下去了⋯⋯
https://www.my-hiend.com/vbb/attachm...7&d=1589944680
昨晚在找一些資料,無意中找到這個blog。Kenneth Woods是大提琴家+指揮+作曲家,他的blog的一些觀點很有趣。他是科羅拉多的Mahler Festival的創辦人,對馬勒這麼認真到去搞一個festival,他對馬勒交響曲的觀點應該值得參考一下。
https://kennethwoods.net/blog1/2010/...er-to-conduct/
就從第一號開始,原來前幾個小節就那麼多考量!
http://images.myav.com.tw/images/200...682e6009f3.jpg
一開始的兩個小節都是同名音,以低音提琴為例,每一把琴拉的音都差八度。在這裡我的音響就露了餡了,最低的音好像有聽到又好像是自己想像。
根據Woods說明,接下來的第三小節雙簧管的音色要跟單簧管配合,接下來又要跟巴松管音色配。這部分我的木耳就分不出來了。
倒是我發現我聽的幾個版本有時候bass clarinet 跟巴松管分得不是太清楚。憑良心說,要不是最近把電源升級到Daitron,上面這些都完全沒注意到。看來我離儘量挖取出CD的資料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時間有限,我只有從這幾套裡比較。
[IMG]http://images.myav.com.tw/images/200...58890ebda1.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