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jfli0325 大大難道己經試過前述cd唱片了嗎?我想跟 michaelwmwang 去拜訪大大時,他下LP的毒,我下現代錄音藝術之CD的毒,看看那個毒下成功了...:D :D
我是有點把握,以jfli0325大大的音響空間加上器材,播放我個人最滿意的2007年現代錄音藝術cd,應該會非常非常震憾...:o :o
应该是以声音为主的吧
再回到Fundamental問題, 大部份音響迷一開始就必需妥協的問題就是空間, 我想最怕就是房間
1.長寬高有其中2面等長
2.牆璧太"平面"
這樣的空間很容易有特定頻段的共振產生峰值或凹陷, 在怎麼優秀的器材我想也沒救, 只好換房間或換家了. 我家客廳有個好處, 有點大且”亂”, 引起特定頻率有峰值或凹陷的機會就少, 還是會有, 所以有幾張軟體會死是應該的!
經濟良好的精英人仕可以請聲響專家打造黃金比例之音響室放入高檔器材, 但平民百姓我们該怎麼辦, 這時第一步必需做對的就是選擇適合你聆聽空間的喇叭, 物理天性使然越大的喇叭低頻延伸越佳,但你的空間是不是夠長能產生喇叭標示的最低低頻( 音速/空間最大長度=理論上能發出的最低頻), 所以你的空間就已決定了你能用多大的喇叭, 大喇叭在小空間猶如龍困淺灘, 無法發揮性能外, 還 弄的轟轟作響, 活受罪而已.
我個人喜歡大音量聽音樂, 但前提要”舒服”, 我希望能”承受”(非忍受)將前級音量開到3點鐘的管弦樂音壓, 因為動態範圍才會大, 音樂才有Dynamic, 強弱分明, 否則音樂中極弱音的部份會消失, 極強音的衝擊感及暴烈感會不足, 別忘了我曾是長髮披肩的重金屬份子. 其實為甚麼LS3/5A在香港那麼受歡迎, 該喇叭除有醇美的中頻外, 用怪物後級操它在香港大部份是小空間的聆聽環境中是可以讓它進發揮出最大極限的.
仔細想想, 音樂廳不是也很大能讓管弦樂團盡情發揮,且聽到的大部份是直接音, 只有中後排有用一次擴散板延伸聲音的傳遞距離. 相反的例子就是Pub的Live house, 你去台北EZ5聽一次現場就知大喇叭在小空間唱搖滾樂會發生啥事.
http://img206.imageshack.us/img206/438/homelx5.jpg
在我很有缺陷但夠大的客廳環境中, 我選喇叭的邏輯是
1.在現有聆聽空間可發揮性能極限的最大喇叭
2.音箱夠堅硬, 夠重, 沒音染,
3.中低頻希望較不受擺位影響
Avalon Radiant音箱夠硬夠重夠大, 且是密閉式的設計(Diamond是低音反射式), 較不受擺位影響, 2手又比現在的鑽石高音Diamond便宜很多, 缺點就是阻抗低難推, 早期用Ayre V3MKII推在我的空間聲音沒有下盤, 只好搞一台V1才解決問題, V1是200W全(真)平衡, 強調最低負回授, 搞阻抗低或曲線怪異的喇叭雖不是最佳但算是性價比不錯, 最理想應是純A類50W以上還可以邊聽音樂邊煎蛋的怪物後級, 像Krell KSA 50~200, 其實V1也很熱, 大部份工作點都是A類.
倒是我有一個問題, 為甚麼要全平衡?就算零件精密配對但使用一段時間後老化程度各零件不一, 如何正反相一致達到共模排斥進而消除所有雜訊呢? 全平衡是否大功率輸出真的較線性? 否則多花一倍的零件成本加上配對損耗反而不如單端設計來得優良且省成本.我非理工科,花了很多時間讀理論的書只為了知道自己的錢是否花的有道理, 但全平衡的理論在實務上是否真有用讓我百思不解, 連我那些E.E. PhD的同事都無法回答我, 莫非廠商只是找個原因將器材賣貴點? |(|-
我和Psycho同是軟體派擁護者, 沒想到硬體就扯這麼多, 好吧. CD的部份速戰速決, why Studer 727? 乾單啦
1. 我喜歡搖臂式的讀取機構, 取其轉速變速時較直線頭線性, Philips CDM1/4/9經典機構停產許久, Pro型號還有鑄鋁機座加玻璃頭, 怎麼看都較優. Studer 727是CDM1, 很老了, 但是經典,
2. 便宜又大碗
3. 錄音室用, 要賣全世界錄音師的機器總不能亂搞吧
就這樣, 和黃大買Benz Micro時順便抱了這臺, 寫到這,有空再聊CD Player 和CD. 我想我的硬體音響觀念像是妥協哲學, 專家說的都參考, 但取其中庸, 但Thorens TD521 LP盤就花我點心思了!
基本上我是案彭教授的說明黯照表操課, 但有一點不同, 以前讀他文章因不是所有細節都有圖, 我還殺到他那逼問他, 歐不, 是請教啦.在他的熱心幫助下我著實的把TD521改頭換面一番!
1. 裁了一個3CM厚的黑花崗岩換掉右邊原蔗板底座
2. 唱盤再放在另一個3CM的黑花崗岩板上避震
http://img521.imageshack.us/img521/4887/p1040659kz8.jpg
3. 將三個簧片懸吊繃緊改成硬盤,此動作要小心,很容易毀了你的簧片座或把調整水平的塑膠旋扣轉到崩牙, 我就攪壞4個 (還是彭老大向友人另外調了2個讓我玩我的盤才免掰咖)
4. 和塑膠扣接觸的支點用鋼絲繞緊頂住簧片, 以鋼絲取代塑膠扣和簧片接觸(可增加細節), 假如有本事的話可以做一個鋼扣
http://img390.imageshack.us/img390/4418/p1040651ko3.jpg
http://img363.imageshack.us/img363/2124/p1040652cf3.jpg
5. 唱臂線改成較細的Van Den Hull線, 增加循軌靈敏度
6. 3012R臂支點之塑膠刀鋒座改成鋼刀鋒
7. 原SME唱頭蓋改成碳纖蓋.
http://img390.imageshack.us/img390/953/p1040663ji8.jpg
以上都是希望唱頭讀出的任何微弱訊號不要被軟性材質給抵消調.簡言之就是往避震及增加Sustain為調整方向
http://img363.imageshack.us/img363/5010/p1040628yd7.jpg
,Setting好了後再調整A/B點/Tracking force/VTA/抗滑找出個人喜好的聲音.累了, 有空再寫!
在我當天聽起來,的確選擇了一套不會造成『低頻導致聽感不舒服』的音響系統,就此而論 michaelwmwang 的搭配是很科學的....(clap)(clap)(clap)
但是超低頻的細膩之動態層次,這個就不大行了,等著看看能不能發現不受擺位影響的搭配方法被 michaelwmwang 找到,終究我以後也得把音響擺到客廳,到時.....(sweat) (sweat)
原理我不懂,但經驗上,正確設計的真平衡,似乎比非平衡更能保證動態層次的完整度。但是真平衡要保證不損耗音質,幾乎鐵定要花很大很大的大錢....:P :P
若依我當天放的cd聽起來,michaelwmwang這套系統如果是全平衡的,應該在音質上己經完全過關了....(clap)(clap)(clap)
CD>Pre>Power是全平衡連接, LP>Phono Stage當然是RCA, 但大部份的Case聽起來LP優於CD, 對不? 除了那張法版富藍索瓦CD對Columbia B/S英版LP, 但質感我還是喜歡LP耶, 雖然量感或音場是CD法版首版勝. 不過我的法版首版還是贏你的法版首版歐:*
很多空間擺位有研究的網友一定覺得, 我Speakers後CD架內的CD拿掉後中頻可能更豐厚些, 也許可修正平衡改變中低頻層次問題, 但我要在你的理想系統用你的CD感受一下你所謂的層次,才有校調參考. 或是請錢伯伯出來弄一台Ayre K1 or Krell 純A類怪獸後級可能更快些, 但我現在對硬體的更動實在興趣缺缺, 倒不如多買些軟體( K1可以買4~5張第一版蕾菲布的貝多芬奏鳴曲LPs了) , 唯一現想入手的是2手Thorens Prestige Reference唱盤, 重裝甲又可裝3臂耶,我就可裝MC Stereo, Mono and MM for Jazz LP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