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1897年的預言:「留聲機的將來有極大的可能,它會與時精進,完美的成果終將成為家家戶戶重要角色」已經應驗,並且,直到今天依然中肯

愛迪生的「留聲機」隨即受到來自貝爾(Bell)電話公司與泰因特(Tainter)團隊的挑戰,他們以腊筒取代錫箔,以彈性縮刻針取代固定刻針,她們的機器命名為Graphophone(劃音機),二者錄音方式最大不同在於刻片方式,Phonograph採浮雕方式,而Graphophone採「深刻式」。二者孰優在當時多有爭議,雖然艾迪生也推出「改進版的留聲機」(improved phonograph),但是不久之後也改採腊筒。腊筒的另一優點是可將錄好不用的部份刮掉,因此6mm厚的腊質容許使用多次,但是腊筒畢竟極為脆弱,容易長霉腐敗。因此,即使在1990年芝加哥蘭伯特公司(Lambert)公司以粉紅賽璐珞(pink celluloid)、愛迪生以金模(golden moulded)改進腊筒,當1902年Graphophone的首張平面碟型唱片問世,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1888年原本為愛迪生的Phonograph與貝爾的Graphophone哥倫比亞地區代理商)同時發行圓筒與碟片,1903年更只以碟片出版「大歌劇」(grand opera)系列,已然預告圓筒留聲機即將步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