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聲器與擴大機的發明固然有助於無線廣播的擴展,對錄音間也獲益良多。早先的「醫學錄音」,母盤刻片針直接接受來自聲源信號,「電子錄音」則是以「電磁刻片頭」( electro-mag-netic head )接受經過麥克風的擴大機放大的聲源信號去刻製母盤,它能獲致較高的錄音電平與更寬的動態範圍,當然對聲音再生的傳真度大有改善,特別是器樂與管弦樂的錄音。

1926年美國人沙德( Fredrick N.Sard )認為新的技術帶來新的商機,他向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建議在貝多芬逝世百年發行一系列紀念唱片。這項建議被送到控管的英國哥倫比亞公司,由史特林主導,以「貝多芬週」( Beethoven wwwweek 20-27 March, 1927 )名義,發行「單一作曲家曲目最具攻擊企圖」的大量唱片。這項成功製作促使1928年為紀念舒伯特逝世百年,哥倫比亞公司與辦徵求「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的「終曲」,或是「尊崇抒情天才舒伯特」的原創管絃曲的國際作曲大賽。高達二十萬英鎊以及優勝者作品錄音發行的廣告吸引了許多作曲家參與。雖然此舉遭致各方嚴苛批評,獲得首獎的瑞典作曲家庫爾特,阿特伯格( Kurt ATTtterberg )的「第六交響曲」依約由畢勤( Thomas Beecham )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錄製唱片,也成為第一張未經音樂會公開演出即先行錄音發行的唱片。

在電子錄音施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 1945年 )之間,還有許多相關唱片與音響的大事值得回顧。其中最重要的貢獻之ㄧ就是英國科學家布倫萊因( Alan Dawer Biumlein ),他首先設計出高品質的動圈麥克風、唱片刻片機提供電子刻錄唱片,同時間,他也建議一種立體聲錄音麥克風技法一近距擺置一對麥克風作精確雙聲道錄音法,這一方法至今依然廣泛採用,很可惜,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因飛機失事喪生,得年僅三十九。其次是1934年,美國的廣播電台開始廣泛使用「高度傳真」( High Fidelity或Hi-Fi )一詞,這是1926年英國電子工程師哈特利( Harold A. Hartley )為改善廣播與電子唱機品質所發明的名詞。另外「留聲機雜誌」( 創刊於1923年 )原本只提供唱片評介,在30年代也有「專家」提供「音響」器材探討。1930年代還出現一種新的「超外差式收音機」( superheterodyne radio receiver ),它採用固定式頻率調整,減少電台間的干擾與嘯聲。由於經濟不景氣,30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的「唱片點唱機」( Juke box,Juke衍生自黑人語彙之Jook,原是「跳舞」之意 )。點唱機多半設於藥房或公共娛樂場所,提供無法在家中購置唱機唱片者以投幣選擇欲聽的唱片,當然也可作為唱片購買篩選參考。揚聲器的發展在30年代益趨成熟,商業用「靜電式」( electrostatic )揚聲器首先出現於「自動樂器公司」( Auromatic Musical Instrument Co. )推出的投幣式唱機,「貝爾電話實驗室」也設計出高低音分離式揚聲器,高、低音喇叭間以濾波器分類。1931年在英國出現獨立「高音」( twrreeter )喇叭,1937年Jensen也推出「低音反射式」( bass reflex )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