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15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高音頻域每聲道由九支4吋絲帶高音(ribbon tweeter)單體垂直排列負責3500Hz至45KHz音域。由於運動質量極輕(僅0.0061公克),因此即使大音量瞬間發音亦絕無尖銳聲響;例如,如同現場音壓的鐃鈸拍擊或其他諧音複雜的樂聲,在厚重釹磁驅動體的推動下均能悠逸地再生音樂細節以及至極音壓。此外,它採用九支小絲帶而不用一條長絲帶單體的理由是較小的振膜可以獲致更精確的聲音控制,並且這是不同於Infinity IRS使用之「動板」(Planar dynamic)之EMIT,而是真正既是音圈也是振膜的絲帶,雖然成本較昂,卻可排除「動板」的板形音染。高音單體一如中音單體同樣採雙極式安裝在開放式障板上,障板也考量到將繞射減少到最低的設計。

    Alno巨無霸之低音塔的設計目的即在補足主塔16Hz至40Hz的超低頻域。每聲道的超低音塔由四個12吋高輸出低音單體垂直排列組成,每一單體各有其隔離音箱與反射孔道,驅動器採雙重7LB磁鐵以驅動極低失真音圈,使低音單體能夠作大於1 1/4吋的線性運動,並且雙超低音塔同時運作時在20Hz可以產生大於120dB的音壓。這種超低音發聲方式與Genesis的伺服校正驅動方式極其不同,因此,分頻器的設計與理念也完全不同。Alon不採取Genesis密閉式低音柱,顯然在效率方面可以取勝,不簡單的是它完全沒有一般低音反射式的箱音與遲滯。

    為了求取最佳音質,巨無霸主塔本身的三路被動式類比分音器裝在外置箱盒,如此可避免分音網路與喇叭單體磁鐵產生交互作用,也可防止機械震動,讓主塔發出更平順開放的聲音。此外,銜接主塔與超低音塔有賴另置的低通濾波器,著名的Dahlquist DQLP-1分音器即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這部主動式低通濾波器極其特別,1976年由Carl為其設計電路,音響設計名家Saul Marantz當時也在廠,他負責面板與機箱規劃。此機目的之一在提供極佳之低頻瞬間反應,不採慣用之第三或第四階濾波,而是使用三個串級提供可變性斜率分頻而不產生瞬應鈴振,在分頻點上第一個八度之斜率為6dB,第二個八度增為12dB,第三個八度達到18dB。頻率從40至400Hz可以連續變動,因此可以任人精細微調。此外,巨無霸並不採用高通濾波,因此,主塔可以全音域奔騰而讓40Hz以下自然滾降。此次,為適應巨無霸,Alon將DQLP-1升級,更換現階段最佳零組件並增加電源供應器的儲能。經過二十七年歲月,DQLP-1仍能擔綱大樑,實在是一音響奇跡。值得一提的是DQLP-1除了提供自37Hz以上連續變動截點選擇,並且採左右聲道截點與電平分別調整,因此可依聆聽空間之需微調至最佳低頻反應狀態。

    要架構並驅動Alon巨無霸至少需要四聲道(最多可用八聲道)後級擴大機,組裝完成的巨無霸,其頻域可達16Hz-45kHz,輸出自20Hz至20kHz可達120dB,主塔喇叭阻抗為8歐姆(最低7歐姆),超低音塔喇叭阻抗最低達1歐姆,主塔靈敏度為90dB/2.82volts,超低音塔為99dB/2.82volts。


  2. #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Alon巨無霸從Exotica兩件式發展到2000年的Grand Reference四件式喇叭,三五年間不斷精進,此次引進的乃最新的SeriesⅡ。竟月來,以Ayre D-1X CD唱機與VPI TNT-HR唱盤、JMW-12.5唱臂搭配Lyra-Helikon唱頭反覆以多張參考唱片鑑賞與調整,筆者獲致以下初步的幾個印象(尋常的音響二十要已不足以闡釋其精妙):

    一、超級動態:從來未曾經驗過家用揚聲系統能一如音樂廳無拘無束的揮灑聲音,也就是沒有絲毫壓縮感覺的動態,從極細聲(ppp)到至強音(fff),不論音量多小或多大,從極高頻到超低音頻域內之樂器或人聲永遠有一如真實的動態,因此樂聲的細微變化或樂器的形體大小能保持清晰正確,不會無端誇張或變形。我們從「脈動Pulse」(New World Records/Classic NW 319)中John Cage的<The Third Construction>一曲中極低電平中敲擊樂器之細膩舖陳或是「炎黃第一鼓(Ⅱ)」(Marco Polo 8.225950 HDCD)中<龍騰虎躍>一曲中眾鼓棰在大、中、低音量不論擊打鼓面或鼓緣的鉅細靡遺、有條不紊,或從「紅色警戒」(Red Thin Line)電影原聲帶第七軌中管弦低聲呻吟而低音提琴怒吼,到「電影史詩」(EPICS)(Telarc CD-80600)之鐘鼓齊鳴、管弦咆哮、管風琴雷滾之驚天動地,Alon巨無霸穩若泰山,指揮若定,君臨天下,聆者臣服。你完全不會遺漏點滴,也不用擔心崩潰。


    「脈動Pulse」(New World Records/Classic NW 319)、「Valentino Dances」(RR-91CD)


    「炎黃第一鼓(Ⅱ)」(Marco Polo 8.225950 HDCD)、「Guem:Percussions」(Harmonia Mundi LDX 274 845)

    二、真正透明:有人常形容音場深度穿牆而出,但是在Alon巨無霸,筆者卻是首度「看」到後壁之存在,也就是說演奏者在音場內,其前後左右令人可感之氣韻而後壁界面明顯可察,這非得全頻域極平順且相位一致外,各頻域之瞬態反應要一如火石電光不可能達成。

    三、飄逸高頻:高頻飄逸許多喇叭做得到,但是還要具備足夠的能量與動態則不容易,您只要聽聽Argento的「Valentino Dances」(RR-91CD)同名曲或「Manger」中<Jazz Variants>的三角鐵,鈸等高音敲擊樂器即可心領神會。

    四、權威低頻:從低頻上段到低頻、超低頻能夠維持音像實體不潰、比例正確的喇叭真的很少,而能展現其動態細節與權威能量的更少,Alon巨無霸卻是輕鬆從事,談笑用兵。我們從「低音提琴罕珍」(Raritaten fur Kontrabass)(Ars Vivendi 2100196) 中Michael Haydn的<為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嬉遊曲>、倫敦提音提琴之聲」(The London Bass Sound)(CALA/TMCD 1068)、「被丟棄的寶貝」(風潮TCA-5243)、「Guem:Percussions」(Harmonia Mundi LDX 274 845)等隨處可以獲悉;例如不同低頻域之樂器固然清晰可辨,同頻域之眾多低音提琴齊鳴仍然條理分明就不容易。又如鼓組之衝擊,不論任何動態音量均能展現其完整形體與音樂細節以及堂韻迴響,實屬難能,而鼓動氣流、柔壓膚表之極低頻更是令人身心舒泰;透過這些唱片,Alon巨無霸一一辨到。


    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RR-96CD)


    Stuttgart Piano Trio演奏舒伯特的「鋼琴三重奏D.898 D.28」(Naxos 8.550131)、「Toshiba Professional Series Vol.1: Hearing Test Record」(LF-90001)

    五、自然音樂:發聲自然與音樂自然是Alon巨無霸另一特色。雖然傳真,並無絲毫人工鑿痕,也就是無刻意Hi-Fi,而是呈現所謂的Lifelike(如生)。這需要具備能發出自然的音樂性的能力,其實也是要拜其「超級動態」之賜。例如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RR-96CD)、弗漢.威廉斯的「一首海的交響曲」(A Sea Symphony)(Telarc CD-80588),路特的「安魂曲」(Requiem)(RR-57CD),均是演錄超絕的示範唱片,經由Alon巨無霸聆賞,彷若身置音樂廳中排,您一定會忘卻音響的存在,百人樂團與合唱團發聲自然、音樂自然,栩栩如生、妙樂仙飄。

    六、高度鑑聽:Alon雖是音樂自然,依然是明辨是非,並且無所遁形,不論音源或其他音響器材之缺失肯定無法矇蔽。例如江蕙的「台灣紅歌」已屬流行音樂錄音的佼佼者,但是其混音雖佳,人工手腳仍然歷歷在目。在此順便一提,此次能一揮Alon巨無霸之長才,Halcro前後級應功不可沒,也只有極低失真,極低音染、極寬頻域,極大動態的此類擴大機才能完整呈現巨無霸的原本面貌。

    七、大小通吃:不論是獨奏、室內樂或管弦曲,巨無霸在聆聽音量均能再生原始錄音的比例與線性,並且這是一套原始錄音動態多大、能量多鉅,您大可放心「摧」的喇叭,您不妨從Stuttgart Piano Trio演奏舒伯特的「鋼琴三重奏D.898 D.28」(Naxos 8.550131)與「神鬼戰士」(Gladiator)(Decca 467 094-2)電影原聲帶細細品聆。

    老實說,音響是要用聽的,尋常喇叭也許可以意會,但是Alon巨無霸非親身聆受無法瞭解其超越「現代最高技藝」喇叭的傑特。在一次鑑聽中,當筆者聽到「Toshiba Professional Series Vol.1」試聽唱片(LP)中第六首「鋼琴」獨奏時,當Steinway演奏型鋼琴彷若高山流水,悚然從天下降至谷地時的音階幻化與氣象萬千之敲擊時,樂器之王那種魄力、動態、音樂、聲響豈只是嘆為「觀」止,簡直就是絕響。當場,筆者關機,讓餘音繞樑,讓悸動平息。

    巨無霸抵台才短短一個月,已然有極暢順的發音,假以時日,當更圓熟。此外,鑑聽的線材為清一色的Siltech,據設計者Carl宣稱,他也有專為Alon喇叭設計,分別為高、低音使用的喇叭線Black Orpheus與Thunderbass,據說對音像聚焦、實體感、音場、動態之更上層樓有絕佳之效果,希望鈦孚也能引進,讓Alon巨無霸原貌盡現。

  3. #3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空手道調音秘笈

    在回顧喇叭之後,進入一系列的唱片錄音發展史之前,筆者認為音響迷不論是聽唱片,或是玩音響,整個系統的適當調音,極為重要。因此,在此先行介紹一篇我的「空手道調音秘笈」。

    2004年歲末,筆者觀賞了兩場音樂會,一是由流行歌后蔡琴主演的「落跑修女」音樂劇(國父紀念館),一是由日本爵士大師渡邊貞夫領銜的「經典七十年爵士音樂會」(國際會議中心)。兩場都是插電擴音演出,場內巨大喇叭密佈,音壓、動態氣勢磅礡,音樂、內涵劇力萬鈞,但是,聽在音響迷耳中,仍不免感到多所遺憾,因為前者在高音量時高頻尖銳破裂,後者在低音電貝斯狂飆時渾混不清。調音欠佳為整體演出的作品完成度大打折扣,可見音響調音之重要性與困難度,在音樂廳如此,在居家聆聽室亦然。再者,近期Nola/Alon Exotica Grand ReferenceⅡ巨無霸四件式揚聲系統進駐,挑戰筆者高難度的聆聽空間,所幸,筆者早已建立一套「空手道調音秘笈」(參考唱片),卻也花費業餘一個多月時光,反覆擺位斟酌,才得以一窺堂奧(音響論壇劉總編畢竟是能人,洞悉此次擺位之艱辛,詳情請參閱音響論壇196期「器材外燴─終於聽到好聲了!」一文),也興起野人獻曝念頭,介紹這套「調音秘笈」,相信對入門者會有所助益。在風雨如晦、世事詭譎的當下,聽音響、賞音樂仍然是最佳的慰靈劑,在到來的新年度,謹以年畫「金雞報喜‧吉祥如意」敬祝讀者諸君「調音順遂‧聆樂愉快」!

    筆者調音的最高指導原則是「順暢平衡、真切自然」(也是「音響二十要」的形而上學),手段是除了先做好音樂器材的避震外,完全以「空手」作喇叭擺位。另外一個前提是筆者不喜歡採用吸音擴散板或叫化屋似的補補貼貼而破壞聆聽空間之自然,因此儘量以傢俱或壁布、地氈、木質地板求取空間吸音與反射之適當比例(以拍掌測試立知)才方便調音

    調音初始當然要決定喇叭的初步定位。由於每個聆聽空間各有千秋,很難有一固定模式,因此,Try and Error是不二法門,當然「音響AV聖經」(劉漢盛著)書中「loudspeaker placement」條項中陳述的「擺位八法」可以作參考。筆者的簡單原則是決定你的聆聽「皇帝位」之後,先讓喇叭離開側牆與後壁,左右喇叭間距依空間大小先由2至3.5公尺擺起,並準備膠帶在地板作記號,尤其在接近臨界點更是毫釐計較。此外,還有一項認知必須瞭解,就是絕大多數的聆聽空間從超高到超低頻域之能量分佈鮮少能夠一致,因此,即使是原具全音域的揚聲系統,往往在低頻至超低頻域仍必須動用分頻,通常是再裝置獨立的超低音喇叭。也因此,多年來筆者一直呼籲採用2.1或2.2揚聲系統以求取完整的音響頻域,也獲得完整的音樂表達。在類比時代超低頻的再生即極其重要,在SACD時代,超高頻同樣深具意義。多年來,筆者不論使用BBC 3/5A小喇叭或任何巨型全音域喇叭,在筆者的聆聽室絕對少不了加上超低音,如此也獲得分頻銜接之訓練機會,但是這些都能獲得十足的音樂回報。一般而言,最好從書架式小喇叭加上一個超低音(2.1)系統開始學習擺位與調音,等到獲有心得,再從事落地式喇叭加上超低音,從一個超低音到兩個超低音,循序漸進,待累積足夠經驗,方有可能操控巨型揚聲系統。依筆者經歷,從早期Rogers 3/5A到Duntech Prince、Watt、Thiel CS-5都加上超低音喇叭練調音,因此The GenesisⅡ四件式大喇叭到來,即輕鬆愉快完成擺位調音,相伴幾近十年,直到Nola/Alon巨無霸駕臨才有「棋逢敵手」之感,無論如何,也是以「空手道」予以降服。以下,筆者將藉助秘笈唱片解說喇叭的擺位與調音,其實如果有心,每個人都可建立自己的一套「調音秘笈」,只要不懷偏見,深切瞭解「音響是客觀」這一概念。當然,如果您的喇叭不具超低頻,或是聆聽空間無法再現超低頻(40Hz以下,筆者以為至少達30Hz基音較理想),在低頻有限的狀況下,同樣可借助這些唱片求取平衡。

  4. #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XLO/Reference Recordings Test & Burn-In CD



    其他任何標示「測試唱片」者亦可,因為我們要使用的部分是都必定共同具有且通常排在最前面幾軌,包括聲道辨識(左、右聲道)、兩聲道平衡、正相(In-phase)與反相(Out-of phase)檢測。不要小看它,這是「空手道」的第一招。依筆者經驗,許多老玩家、資深音響從業人員往往在這一步就栽跟頭,因為太簡單反而容易出誤。首先肯定左右聲道是正確的,若是相反,則須檢查訊號線或喇叭線有那一環節接錯。若無誤,則進入「正相」與「反相」檢測,這是檢視喇叭線正負極是否正確接駁的重要且必要動作。在聽到「正相」時,您應當清楚聽到解說員輪廓肯定清晰位於音場正中,在聽到「反相」時,您應當捉不住解說員的形體,聲音彷若「從天」而來。如果在「正相」時您的系統呈現「反相」現象,或是「反相」時反倒清晰,就代表您的喇叭系統相位相反,必須即刻檢查喇叭與擴大機端的正負極。在檢測正反相時,您同時可作左右喇叭間距的初步調整。因為解說員的嘴形大小、聲域寬窄可供您作調整到自認最自然的狀態,將喇叭前後移動或間距調整。一般調「正相」、「反相」都在主喇叭,若另接有主動式超低音喇叭,通常其另具連續可調相位鈕,可調整超低音喇叭的動作收斂度,端視與主喇叭銜接及聆聽室狀態而定,以自然為原則。

    充分瞭解正反相後,有時還能捉「臭蟲」,筆者即有多次在三路或四路設計的名牌喇叭箱內發現某一路喇叭線接反的現象,那是在聽「正相」或「反相」時都感覺到某部分不對勁,而外接喇叭端又確定無誤的情況下。

  5. #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Instruments of the Orchestra(EMI)



    這是由小提琴大師梅紐音(Yehudi Menuhim)親自解說,完整介紹管弦樂團各部樂器的聲響與音樂的示範唱片。在此僅利用其弦樂四部,在人聲口白、小提琴、中提琴部分可作樂器相對比例之參考,即可為喇叭間距微調作進一步切磋。重點落在大提琴、低音提琴獨奏部分。二者都由右中音場採音階掃描演出。在大提琴示範樂段,您可以先聽到中提琴四個音符作對照,接下來的「大提琴」從低音域至高音域必須極其順暢,弓弦際會質地與實體必須清晰透明,且各音域量感也得均勻呈現,同樣情況也出現在「低音提琴」。這兩段音樂對右側喇叭擺位極具價值,要移前要挪後,要往左或移右,要否toe-in都可隨這兩個樂段反覆嘗試。若是具有獨立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此段除了移動喇叭,也正是微調其分頻截點、音量與相位的適當時機,因為低音提琴涵蓋中頻低段(40Hz)、中低頻(80-160Hz)、低頻(40-80Hz)至極低頻(20-40Hz),其中低頻延伸至極低頻是決定低音是否低沈與澎湃的重要頻域,而中低頻又是造成低音混濁與產生轟然峰值的元凶頻域,因此在這範圍內調音平順當然極其重要。

  6. #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Original Romance for Cello and Guitar
    (EMEC E-024,韻順)




    這張專輯收錄十八、九世紀多首「吉他與大提琴二重奏」原創曲,優美浪漫、錄音絕佳。筆者僅採其中軌2如歌的慢板與軌13雜曲作參考樂段。在軌2,大提琴與吉他分居左中與右中位置,您必須調出吉他撥弦清楚且低音尾韻適度豐潤,大提琴則相對形體比例正確,且弦質明晰而不乾澀,擦弦則松香可感。在軌13,大提琴仍居左中但較近距拾音,形體稍大但音域極寬,特別是中至低域必須量感平均,明確而不渾沌。此段對具左側超低音喇叭者在調整左聲道極具價值。

  7. #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Viennese Violin/ McDuffie/Kunzel conducts CPO(Telarc CD-80402)
    Hakan Hagegard(Proprius PRCD 9004)



    這二張唱片用來檢視極高至極低頻之平衡與質感。在「Viennese Violin」選其中小約翰史特勞斯譜作的婚禮前奏曲(Wedding Prelude軌15),這是由馬克‧杜菲主奏小提琴,管弦樂與管風琴伴奏的浪漫曲。此曲小提琴之高頻延伸甜美飄逸且與樂團呈音樂會比例,雖說高頻域極高頻取決於揚聲器原有之設計,但是總得在各人的聆聽空間尋得其最佳表現位置,這也提供喇叭再度斟酌的機會,同時曲中管風琴音浪平均自左右音場沿地滾來亦應清晰可感才屬正確,否則您又得動手腳去調度超低音喇叭(或主喇叭)。由瑞典名聲樂家暨歌劇男高音「Hakan Hagegard」演唱的聖歌集,不論是由管風琴伴奏或加上合唱團伴唱,曲曲均是錄音傑作,在此筆者先取其第一首聖誕夜作參考。在此曲,您應當調出男高音居音場正中後方,因此極似以中距離觀看真人在教堂台上演唱,其形體不動如山,嘴形絕不誇張,全音域平順呼氣吐詞,特別是高音動態十足並且延伸悠揚自然不銳。其次再取第十首天使頌,除了男高音、管風琴,在音場右中後處有一大提琴獨奏,亦可提供右聲道微調機會,該琴聲不大卻應清晰透明。

  8. #8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昨夜蔡醫師家有一場很棒的聚會~~都是大師級人物參加喔~~~:O:P:*

  9. #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4,0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8 Times in 9,310 Posts

    預設

    郭大俠啦 :*:*:*:*

    引用 作者: 小佐 查看文章
    昨夜蔡醫師家有一場很棒的聚會~~都是大師級人物參加喔~~~:O:P:*

  10. #10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郭大俠啦 :*:*:*:*
    還有李大師喔!!!!!!!!!:o
    還有獲得一套蔡醫師的測試大碟:O8):*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