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Erick 查看文章
我指的不是 0:51 那段ㄝ,抱歉沒有交代清楚,是從 2:40 ~ 3:19 這段。重覆了兩次,但是第二次的低音有變化。剛剛又聽一次,奇怪怎嚜昨天沒有聽到打擊?而且昨天聽到的 cello 怎麼不見了?兩隻木管怎麼好像成長笛 + 單簧管?:P 看來有一點酒精的催化之下音樂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我現在用中壢音響室與中壢比較不好的SONY MDR-Z600耳機監聽 Erick 說的兩段音樂,心得分享一下!...

第一段是第二軌 2:40 開始讓 Erick『聽的我雞皮個瘩都起來了』的音樂。

這一段的音色太過於複雜!我沒有能力肯定我的解析是正確的,更糟的是根本買不到總譜...$^$&%....(sweat)

我以中壢音響室聽起來,因為音場前後深度與左右寬度的定位極佳,所以我聽起來是:

小提琴聲部減少發聲樂器隻數,造成『小場面』效果,以高把位呈現主題。 => 耳機聽不到。
長笛以低音域,再加上單簧管,產生獨特音色調味。 ==> 耳機有點難分辨,MDR-Z600 太差?
而超低頻的輕敲有點難分辨了...:P 我用耳機完全聽成只有定音鼓....連BASS都沒有...

林主惟先生在自己的新天新地網站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分辨『大鼓』與『定音鼓』的真實錄音,請參考:
http://he.cycu.edu.tw/discuz_forum/v...ead.php?tid=49
『正確的大鼓聲響是,第一撞擊聲產生於樂團後方(通常擺放在正中央),是一團而不是一點,但規模並不特別龐大(請見下圖,大鼓雖然體積巨大,但在整個管弦樂團中比例還是有限,不可能發出半個管弦樂團般的聲響),接下來有逐次減弱的幾波空氣震動,同時間樂團兩側與後方的反射音也加進來,從而形成大鼓獨特的聲響。』

依我中壢音響室的呈現,這一段低頻節奏有三種樂器:定音鼓偏左,大鼓正後,低音大提琴撥弦在右。
2:40一開始小場面的小提琴出現的同時,就敲下第一聲定音鼓,再敲第二聲定音鼓時加上低音大提琴撥弦;2:44 時,出現大鼓、定音鼓與低音大提琴的超低頻合奏音色,就像林主惟說的『有逐次減弱的幾波空氣震動』。

這種超低頻的音色講究實在太難分辨了....:P :P


第二段是第六軌『在曲子中段的部分有幾個泛音用到極高的把位在演奏.......低音跟打擊樂器 (小鼓 + 大鼓的輕奏)』,應該是從 6:33 開始。

這一段用耳機聽起來,是獨奏小提琴 + 大提琴的低音長奏 + 小鼓與定音鼓。
用中壢音響室聽起來,是獨奏小提琴 + 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的同名音低音長奏 + 小鼓與大鼓(絕無定音鼓)。

無論到底真相如何,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積極地享受到音色藝術的美感,實在是太幸福了!歡迎 Erick 進入音色藝術的美麗世界...(clap)(clap)(c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