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共9頁 第一第一 ... 789
顯示結果從 81 到 86 共計 86 條
  1. #81
    註冊日期
    2010-06-21
    文章
    122
    Thanks
    58
    Thanked 72 Times in 46 Posts

    預設

    我也有去聽, 座位在正中間第7或8排, 感覺場地不錯了. 空調聲比小巨蛋好多了. 最重要是沒經過PA是聽原音.

    引用 作者: deanl 查看文章
    現場的空調聲音不小,略微降低了現場的 s/n ratio

    但仍不愧是美好的一夜

  2. #8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yang 查看文章
    psycho大說得這『兩條弦』獨立表現馬上讓我想起Henryk Szeryng演奏得Bach也讓我更了解與欣賞它的好.
    很高興有更多人透過文字發現彼此的相同聽感,這對於寫評論文章的人(就是我 )是最快樂的一件事啦!歡迎多多分享!....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Psycho大,這篇聽後感和您的頗有些類似呢!
    http://siriusseb.blogspot.com/2010/09/diego-tosi.html
    其實跟我一樣聽感的人應該很多,只是我一直很在乎:如何把這看似主觀的聽感,使用客觀論述的方式幫助更多人認識這種聽感的普遍客觀性?所以,我只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長.....

    引用 作者: byang 查看文章
    我也有去聽, 座位在正中間第7或8排, 感覺場地不錯了. 空調聲比小巨蛋好多了. 最重要是沒經過PA是聽原音.
    好哇!這麼多my-hiend網友場沒有相互認識一下,太可惜了!早知道有這麼多同好,一定會狠狠地嗆主惟:你看你看我的影響力.....:P

    下次一定要設一個my-hiend攤位!....:o

  3. #83
    註冊日期
    2010-08-14
    文章
    16
    Thanks
    1
    Thanked 5 Times in 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yang 查看文章
    我也有去聽, 座位在正中間第7或8排, 感覺場地不錯了. 空調聲比小巨蛋好多了. 最重要是沒經過PA是聽原音.
    小巨蛋不是聽音樂的地方啊!像年底張清芳演唱會居然辦在小巨蛋,害我很難過 ;( 不過因為阿芳還是殘殘買票去聽

  4. #84
    註冊日期
    2010-08-14
    文章
    16
    Thanks
    1
    Thanked 5 Times in 4 Posts

    預設

    推 "my-hiend" 攤位 :)

    當天第一次見到小葉和 psycho 本尊,真是意外的收穫!

  5. #8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anl 查看文章
    推 "my-hiend" 攤位 :)
    當天第一次見到小葉和 psycho 本尊,真是意外的收穫!
    客氣了,請多多發言,大家互相漏氣求進步啦!.....

    歡迎分享被我的觀點毒害後,買了多少唱片,敗了多少音響..... :P

  6. #8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從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談小提琴演奏的『平行式處理』

    從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談小提琴演奏的『平行式處理』

    這篇文章是整理先前舉youtube上範例的討論,剛好可以應用在tosi現場樂會的感受,為這幾篇tosi系列文章做個總結....

      經常閱讀我的文章之愛樂友或發燒友,應該都很清楚我從『音、樂分立』到『平行式處理』的音樂演變。簡而言之,學會『音樂分立』從而避免特殊詮釋的迷惑之後,演奏家能不能具體實現樂譜中真正的音樂結構便成為音樂欣賞的重點;當音樂家明明寫出三聲部結構,卻為了詮釋特色、甚至只為了給入門者較簡單的音樂從而簡化成單聲部,這就會出現『序列式處理』。相關的論述,都可以參考我的『平行式處理』與『序列式處理』之相關文章。

      這次的 Tosi音樂會之所以會造成很多不同欣賞角度,依我猜測正是 Tosi之演奏強烈突顯了『平行式處理』與『序列式處理』的巨大差異。如果一開始就期待 Tosi的主旋律線能不能營造地像謝霖或歐伊史特拉夫一樣有精神境界,那多半會失望居多;市場流行的演奏家之所以偏好『序列式處理』,正因它可以極端突顯詮釋風格,也就是音樂家的部份減小而演奏家的部份大增;如果期待自己的古典音樂素養不是跟隨演奏家、而是跟隨音樂家,當然就必需學習『平行式處理』的欣賞能力從而避免『詮釋』的特殊偏好。因此若是要理解何以有像我一樣被 Tosi瘋狂感動的樂迷,正可以從『平行式處理』來理解,因為整場音樂會正是表現了最高水準的『平行式處理』之演奏能力。

      以下我將透過 youtube上的範例,來描述『平行式處理』與『序列式處理』的兩種不同的小提琴演奏方式。我得先強調,我並不打算這麼快就下個結論認定『平行式處理』比『序列式處理』更正確更高級,不過倒是可以肯定『平行式處理』遠比『序列式處理』更偏向音樂本身。


    ※     ※     ※


      首先以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為例,我故意找一個業餘小提琴手的自拍當成比較基準。請注意,對勇於自我表現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極端尊重並給予鼓勵;所以雖然這個演奏被我拿來當成『序列式演奏』的標準範例,但是卻絕不代表我主張『沒程度就不要上來現』的自命清高態度喔!當然了,有人會說為什麼我批判很多唱片卻那麼狠?很簡單,因為那些唱片被稱為大師演奏,所以才要使用嚴苛標準好好檢驗.....:P

    請播放這個業餘演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Hq4qJSQsw0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就是把巴哈複雜的多聲部,簡化成單一聲部、單一線條的標準範例。對於初入門古典音樂的人來說,這個演奏說不定非常好聽感人;因為她讓巴哈的無伴奏曲可以『從頭到尾用哼唱的』,樂曲的旨趣變得很簡單。

      好,有這個『序列式演奏』的基礎指標後,請比較海費茲與葛魯米歐,你覺得誰比較偏向『序列式』?

    請播放海費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PC5VU8sjDU

    請播放葛魯米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_VBtfK79kQ

      我相信大家都可使用電腦喇叭輕易聽出,海費茲比較偏向『序列式演奏』吧!這裡完全不打算評論我們應該喜歡葛魯米歐還是海費茲,純粹只讓大家進行一個『分辨』的練習:學會分辨『平行式演奏』與『序列式演奏』的不同演奏方式。

      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當天聽到的巴哈,是不是偏向『平行式處理』?

    ※     ※     ※


      再來,我們比較易沙意的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La Ballade。己經存在著巴哈無伴奏曲集如此經典的曲目,為什麼還需要出現易沙意這種曲目?使用一種最簡單的講法,就是『音色』,而且這種音色優先是被『調性』所決定:不同於巴哈時代的協和音程,易沙意大量使用不協和音程從而出現全新的和聲效果。這種效果是『平行式處理』進階層次效果:不只要聽出兩根琴弦的和聲效果,還要能聽出兩根弦是清楚獨立存在著:聽到的兩根弦而不是一根弦。

      這種平行式演奏的能力比較進階,同時要求進階級的『平行式欣賞』能力;先參總譜,從第一秒開始到第11秒左右(如下樂譜所示),清楚要求了兩條調性不協和的線條營造,同時要求兩者和聲後的音色效果。



      以youtube上的版本為例,首先聽『無法表現出兩根弦』的錯誤示範,克萊曼的演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hAVBG1M0Y

      請注意樂譜範例中最後的三個和弦,克萊曼在第14秒到17秒時演奏;你聽到非常清楚的『一個和聲』,但是有沒有聽到『兩根弦』?

      再來是歐伊史特拉夫,比起克萊曼正確非常多!也就是說,如果你認同歐伊史特拉夫是大師,那我實在無法想像你怎麼可能接受跟歐伊史特拉夫相差那麼多的演奏(不只是克萊曼而己)?

    歐伊史特拉夫的演奏,從11秒到16秒;比起克萊曼,『兩根弦』的感覺明顯太多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lc7I532OXI

      當然有比歐伊史特拉夫更好的『平行式演奏』典範,請聽底下這位 Ilya Kaler,我完全不認識的小提琴家,出生於莫斯科(my-hiend網站的scs網友指出他是Kogan的弟子,難怪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l6Nxon_Kc

      這個版本演奏速度很慢,從20秒到27秒。他與歐伊史特拉夫誰的詮釋較佳我是不討論的,我只討論『兩根弦』的獨立效果誰表現較佳。就這段樂譜來說,明顯 Ilya Kaler優於歐伊史特拉夫。其實這真是欺負老人,小提琴演奏技巧是會因為年齡增加而退化的;年紀很老的歐伊史特拉夫對上年紀輕的 Ilya Kaler,PK這種純粹演奏技巧的東東,當然吃大虧。有實力的欣賞家,更會發現50年代之前歐伊史特拉夫演奏技巧遠勝60年代;只是在一片重視詮釋的陰影下,這個問題不容易被發現,而且歐伊史特拉夫再怎麼退化,也比被吹捧的那些小提琴手強之多多;結果,愛樂者更加學不會『音、樂分立』。

      無論誰優誰劣,至少應該發現歐伊史特拉夫與 Ilya Kaler明顯與克萊曼是完全不同的演奏表現吧?ok,這就是『平行式演奏』的效果,它依賴欣賞者必需擁有『平行式欣賞能力』才能發掘。我並不認為『平行式欣賞能力』是多麼高深的偉大能力,反而傾向認為這是人類普遍的能力;只是,在『習慣成自然』的謬誤中,退化成我們所忽視的重要音樂元素。

      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當天聽到的易沙意,比 Ilya Kaler的錄音強之太多;當然用現場PK youtub上的爛錄音太不公平,所以兩人誰優誰劣這裡暫不討論。但是很肯定的一件事是,當天的 Tosi使用了最嚴謹的平行式演奏,一把小提琴簡直像三把小提琴一樣多彩多姿。

    ※     ※     ※


      當然了,音樂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候和聲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多聲部,而是為了『染色』;例如聖桑《管風琴》交響曲第二樂章慢板樂段一開始,所有弦樂器通通以完全相同的音高演奏完全相同的主旋律,這就是一種『染色』。因此音樂中到底是要多聲部?還是要染色?就得回歸音樂本身的意涵:音樂家會很清楚地告知我們他是要多聲部還要染色。但是演奏家就可能會亂來了:以巴哈為例,把複音時代巴哈的多聲部演奏成主音時代的單聲部旋律者,反而成為主流甚至稱為典範,這麼嚴重違反作曲家原意的現象我就完全無法接受了:除非我們認為巴哈根本就不算什麼東西、演奏家比巴哈還偉大......就算接受演奏家比較偉大,這種演奏仍然因為失去『平行式處理』的能力,導致我們的音樂素養嚴重受限。

      我一直感受到,古典音樂被尊崇為『高水準』的音樂,導致人人競相以古典音樂包裝自身的身份地位,結果就是古典音樂界的『偽裝古典音樂迷』居大多數。這種『偽裝古典音樂迷』當然希望古典音樂越簡單越膚淺越好,所以該種『偽裝古典音樂迷』大眾決定的古典音樂市場,當紅的演奏與唱片一定是越簡單越膚淺,自然而然會走向最廉價的『序列式演奏』。但是,太簡單太膚淺的演奏如何包裝蒼白的身份與自尊?只好訴諸詮釋,新奇怪誕的詮釋通通被證明了基本演奏技巧的貧乏,偏偏卻是『偽裝古典音樂迷』的最愛!

      在這種比流行音樂更膚淺更媚俗的市場環境下,真誠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最怕的是『習慣成自然』的謬誤。一但習慣了這種『偽裝古典音樂迷』決定的唱片,無意間導致你偏好『序列式演奏』;你開始重視音樂演奏要有『深刻的意涵』,但是從音樂本身根本聽不出來,你只好依賴作曲家或演奏家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可以編派上『深刻的意涵』;最後,你聽到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八卦故事。

      平行式處理、平行式演奏與平行式欣賞當然不是唯一真理,但這是避免『習慣成自然』的契機。放心好了,『偽裝古典音樂迷』絕對不可能擁有『平行式欣賞』的能力;如果他的擁有,只是表示他偽裝過度、弄假成真,好狗運變成高水準的古典音樂欣賞者了。撇開這些不談,做為一個對自己誠實負責的真誠愛樂人,面對平行式演奏的挑戰,撼動了過去習慣的『序列式欣賞』;會不會出現全新開花結果?我仍然期待著。

      再次向 Tosi 偉大的『平行式處理』之演奏典範致敬!

    (END)

  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