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共57頁 第一第一 ... 3341424344455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21 到 430 共計 563 條
  1. #421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看右上角path欄.先沿用去年首測參數值.
    看左方全頻段校正量..
    約160hz~20khz是一個左~右..+/-4dB 緩降走向趨勢.
    160HZ以下? 校正量不宜過高..因為 impluse response猝發響應的校正比較重要.
    也就是..一個訊號發出後~衰退到-60dB之間的過程..
    越順.越乾淨..上下振盪量越低..
    也就是空間亂反射量--干擾越低..才是好聽真正的重點..:)

    頻率領域的校正或壓低..駐波或空間過荷感會立即改善..
    讓人可以安坐的聽音樂.不致掩耳或忍受轟隆.|-)

    而加以~時間領域校正..甚或相位領域的校正-之後呢..?:O

  2. #422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現在.除了數位EQ之外..SVS也可以暫時休息.|-)
    校正之後~低頻會不會不足呢?
    以 cc..admonitor(p+)與sub柱表現而言.
    一個..乾淨/清楚/顆粒明悉的低音部-有樣子出來了.

    以馬勒第五號.第一章.小號短短一段獨白後..約30秒處
    鈸聲驟響小號帶領之下..大鼓.定音鼓.小鼓~一同連續的強奏段來看.
    是有明顯的優勢表現.:)

  3. #423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提供一下個人淺薄的經驗。有時候,“黑”不是真的雜音少,而是很多東西被弄掉了。也許這是您覺得吵的原因?
    在下之感..非指 dean兄家.
    吵-原因很多..高頻(10-11khz.)上不去(盡)以致泛音不足..居多吧.?
    因為很大一部份朋友家裡~高段都不足.可能是空間.可能是器材搭配..
    若再加上中頻段過多..以致整體表現"虛胖".:O.
    那就會有一大堆聲音~擠到喇叭前面來..緊逼著聽者..就會吵.(sweat)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再好的空間修正軟體,最少以現在的科技,還是不能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 記得DRC的修正主要是以消除中低頻的駐波和反設為主. 中高頻以上還是得靠別的辦法.

    玩音響,聽音樂,念書,作事情,都是一樣的. 按步就班,還是最紮實的. 取巧的辦法,有時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同意..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但這是取捨問題-也是方法問題.
    當然大部份音響空間只要搞得好..250hz以下-都會是了不起的成就.
    按正規步法/手段..抑或取巧/不照所謂主流..?
    也都需要學習累積思考並沉澱..也無法一蹴可及..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不知道是否有impulse response的圖?從您家的照片看,也許地板上放片地毡會有些幫助(如果還沒放的話)。
    猝發響應..來了.:|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擴大機用的是MBL7008,CD player也是MBL。
    來看看impulse response,紅:左,藍:右

    不算乾淨...6ms以後沒有比較高的振幅,但大致仍舊維持相當的量,這該是因為空間主要是硬調材料。
    大略可以看出四根比較強的間接音,前二根左右聲道接近,可能是聆聽位置背牆與地板,後二根左右聲道不一致,或許都是左側吧台那面石材的反射。

    ...
    第2第3根..有點兒高噎:P
    很少有聽起來大致美妙..而 impluse測量卻不佳的情形..?
    同樣..impluse測量如果不錯-實際聽也一定會有過人之處.:o

  4. #424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內部正面.

  5. #425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內部背面.

  6. #426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真是令人期待喔!!!!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8. #427
    dean 訪客

    預設

    KEN來家中進行測試並以DRC修正比較前後聽感有何不同
    AB TEST很能立即感覺到差異
    以DRC修正後可感受細節變多,浮突上來的立體感更清楚分明,音場深度有增加,定位當然也更有層次
    可以說:是很明顯的感受不同

    首先談一下舍下的空間問題,在裝潢之前就瞭解至少會有那些缺憾
    一開始就決定要有二聲道獨立音響還得有劇院系統及卡啦OK,內人規定要視覺清爽不能雜亂
    然後要留一處讓她可擺設花花草草的小東西,要有掛畫的牆,
    要有衛浴間,要有功能齊全的吧台,要有不能太小的儲藏室,要有...........
    但是,我的室內空間實際只有15坪
    畢竟要規劃成視聽室及與來訪親友們談天說地的地方
    也想充分與原住家完全分離,又要勉強成專屬的視聽空間
    故在視聽設計的構築與呈現裝潢美觀上,得要有取捨與妥協的做法才行
    我相信,這也是許多想追求HI END的同好心中難免的痛
    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要能有像將軍的做法,真是太奢望了
    現在,事後能補救的是
    鋪設6分厚皮海島型木地板過硬,就鋪地毯,但不能太大尺寸
    兩側牆第一反射點,
    左側吧台那面石材的反射就訂做擴散版卡進去打散能量
    右側軟體櫃暫時無解
    兩側牆以深色厚窗簾稍為改善,如聽兩聲道時收起以稍減低牆角駐波干擾
    享受劇院時,就拉出兩側窗簾以創造出盡可能暗的環境
    接下去
    就看看如DRC能否更進一步提升

    我自己對DRC是仍有疑問
    因DRC是先測量喇叭已定位後與空間的問題後進行矯正
    但喇叭有可能再行移動以不斷滿足當下的聽感
    那原DRC放的參數可能又要跟進改變
    而我並未看到KEN的原型機器有像EQ的器材可以方便調整設定鈕
    如要利用電腦像KEN一樣再重新設定以找出來最佳方式,那有幾位能被教育好?
    因為KEN已經投入太久太深,或許對他與葉捨來說,可能簡單
    但對我來說,可是難上加難!
    畢竟研發機器問市,也希望能考量操作簡單的便利性

    我發現關心DRC這個主題的人越來越少
    但DRC明顯是個好東西
    如何更深入淺出的描繪成更平易的讓大家來關心參與
    恐怕沒那麼簡單
    這有點像設計研發部門與市場行銷部門
    須各有特定的考量

    現在機器到了葉捨手上
    或許將把玩的心得講述更清顯些
    其實建議再開個主題也無妨
    兩個主題平行進展也還不賴!

    我不擅用電腦,更別談打字,故我也不常發言
    但我是經常關心站裡的動向

    我這一篇表達有點亂七八糟東扯西扯
    因為是花了近3 HR才打到這裡
    想到啥就打到那裡
    請大家勿見怪!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428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真是令人期待喔!!!!
    聽第2日了.
    當然還是在~ 實際家用測試..雖然研製者 ken 已經測很久了.8)
    但是除去每次重開機..得空訊號跑一下子~讓 buffer ? 解放?以消除小雜訊..
    再來就一切正常..:)不過音量鈕得加大幾格..Amp瓦數比較消耗..

    那種~整體改善的明確度..
    不是其它我們慣用的手法-換線-加墊加錐-局部吸/擴/反射-或其他調音..可以比.:O

    引用 作者: dean 查看文章
    KEN來家中進行測試並以DRC修正比較前後聽感有何不同
    AB TEST很能立即感覺到差異
    以DRC修正後可感受細節變多,浮突上來的立體感更清楚分明,音場深度有增加,定位當然也更有層次
    可以說:是很明顯的感受不同.....


    我自己對DRC是仍有疑問
    因DRC是先測量喇叭已定位後與空間的問題後進行矯正
    但喇叭有可能再行移動以不斷滿足當下的聽感
    那原DRC放的參數可能又要跟進改變
    而我並未看到KEN的原型機器有像EQ的器材可以方便調整設定鈕
    如要利用電腦像KEN一樣再重新設定以找出來最佳方式,那有幾位能被教育好?
    ......
    現在機器到了葉捨手上
    或許將把玩的心得講述更清顯些
    其實建議再開個主題也無妨
    兩個主題平行進展也還不賴!

    ......




    抱歉-亂刪改 網兄之文.

    心得? 在下概述一下歷程吧.
    玩音響講效果..如果概分為兩類--
    1..美聲派
    2..傳真派
    姑且先降粗分吧..網兄們先不要介意呀..:P

    1派..大致先求一種整體均衡.再由多方面去調整-換/配機-線-相關器材配件..以改善加強.
    2派..以絕對/儘量..傳真為思維前提.那個方式/法-效用最大.就從那裡改善下手....

    我知道這麼說-可能引起論戰!?
    但網路討論不就是要~體驗並分享嗎.
    DRC毫無疑問就是第2派..

    dean兄首次來舍下聽音樂時.大概知道舍下表現的分數了.
    但坦白講.您自謙玩不久..但感受/分辨能力已經非一般了..
    而且越早聽過-比較傳真/好聽的聲音..就越不會再白繞圈子在音響上面.

    您之前來時..低頻段約 60hz處-舍下的弱點記得吧..
    雖之前 DG48常設此點為 -6dB衰減.這也是為了實際聽到的舒適..而調整.
    現在嘛..
    以總校正量這一段並沒有刻意降..而 impluse校正之後..已經大不同啦:o..
    您~對舍下音場深度這一項應該還有印象.
    現在深度絲毫不減..音場自然向 SP後延展..音像(就是每種發聲物-人-樂器.)更穩.
    很細碎的小弱奏聽到更多-或比之前更容易分別出來.

    至於.經過層層轉換-處理過.燒友最重視也最在乎的不良後遺症-有沒有?
    這就是純數位訊號處理的好處了..
    設計者在供電線路方面下過很多功夫.比過又修正過多次.
    而核心之一 DAC部份.jitter算非常有控制..加上舍下這台 CD player..
    jitter也是很低..本來就是傳真度很高的機子..
    加在一起之後..
    跟您上次來舍時-所聽到的效果~已經是不同等級的了..:)..指教..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429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an 查看文章
    我自己對DRC是仍有疑問
    因DRC是先測量喇叭已定位後與空間的問題後進行矯正
    但喇叭有可能再行移動以不斷滿足當下的聽感
    那原DRC放的參數可能又要跟進改變
    確實,喇叭移動後,得重新測量,再弄出一組參數來用
    這弄出參數這件事,我的Mac Book Pro得跑上一小時...
    這步驟,並非一般人能做的...

    套用上DRC後,若喇叭位置移動較大或toe in改變較多或空間改變很大,那套用的參數就不準了(當然,越是高頻越不準,與波長有關),就會出現錯誤;
    也就是說,參數預期某時間會有個間接音出現,因此給了個反相的音,但空間變了,那個間接音沒了,
    這豈不是等於DRC多加了個音?

    因此套用DRC後,不能再調整喇叭位置以求得某種效果,那會加上一堆不該出現的聲音,完全不是辦法~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聽第2日了.
    但是除去每次重開機..得空訊號跑一下子~讓 buffer ? 解放?以消除小雜訊..
    再來就一切正常..:)
    這該是那隻隨便抓來用的同軸S/PDIF轉USB的問題,
    我之前用光纖直入Mac Mini測了一個月沒關機,每天standby/wakeup外加胡亂插拔線十幾次都活的好好的

    Brachy測試時也沒問題,他是以光纖進Mac Mini,用那隻轉成同軸輸出,正好和你的組合倒過來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不過音量鈕得加大幾格..Amp瓦數比較消耗..
    這二者沒關係啦~
    因為我改的DAC並沒有輸出放大級,IC的輸出只經過coupling電容,以求最純淨的訊號,因此輸出電壓遠比一般CD player、DAC低,
    反正擴大機輸入端大多是先衰減,我這作法反倒不用衰減那麼多,
    一方面沒有放大電路的失真,另一方面沒有大量衰減導致雜訊相對拉高

    至於擴大機的功率,你聽到多大音量,就是那麼高的功率,無論音量鈕高或低,只要音量相同,那消耗功率就相同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而核心之一 DAC部份.jitter算非常有控制..加上舍下這台 CD player..
    jitter也是很低..本來就是傳真度很高的機子..
    這裡得澄清一下,這系統中,jitter與前端的CD player無關,就算用很爛的DVD player也一樣
    Mac Mini DRC吃進的只有數位資料本身,並沒有clock,
    jitter的量完全取決於DAC

  13.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430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右聲道 R~impulse responce full range chart.
    5.5ms(藍線)前.略為高一點點~已經是嚇人的改善.原本細節已不少了..現在更是多..爵士套鼓+其他幾個樂器共奏-還聽得到細碎風鈴在輕響.:o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