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660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8
    Thanks
    3,521
    Thanked 5,506 Times in 1,855 Posts

    預設

    多謝 davidchang 的回應與指教!但是我一定要聲明:都是小葉站長惡搞,什麼psycho大溼的?在我的討論串也罷了,在Eton大甚至將軍老大這種絕世高手面前這樣子叫我,真會把我嚇死!....

    引用 作者: davidchang 查看文章
       
    三。數位的資料都相同
         只要是在digital端,資料都相同,數位不是1就是0。

    那為何聽感不同?因為Anolog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干擾
         
    所有在傳輸/運算所產生的雜訊,會隨著我們的接線一路傳到DAC進來。USB DAC的傳輸中,若電腦和DAC的電還互通的話,干擾更大;
    [恕刪]
       意思是[/FONT][/COLOR]PCI/PCIe/ExpressCard這些界面最大的優勢是這些音頻界面可以基於它自已時鐘來直接讀取電腦上的RAM,不需要像USB那樣積極分包和把送資料給軟體層
    我想回應以上兩點:

    第一,數位資料只是0或1,為何聽感非常不同?你的解釋是它造成的類比雜訊干擾,這我非常同意!不過在『走向超值而極緻的 HI-FI電腦訊源(連載)』討論串中我與 bchsieh 討論過這個問題,提到deterministic jitter和random jitter,後來我把它簡化稱為『方波內jitter』與『方波間jitter』: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25#post183625

    簡而言之,每個方波是否都能準確地在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秒(數值是唬爛的)內送進dac,這是本討論串Eton大辛苦研究的外接時鐘的問題,這是比較多人懂的jitter問題。我稱為『方波間jitter』。

    但是數位子零件判斷 0 或 1 時,是根據電位從 0 變成 1(或相反)的過程來決定的,也就是說,電子零件從0到1的電壓變化速度(就是slew rate)越快,越接近高傳真的數位資料;理論上應該速率無限快,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於是出現『方波內jitter』。

    這兩種 jitter 對於 CAT 播放的影響,在我的經驗很可能比類比雜訊干擾還要大上許多;尤其是『方波內jitter』更是讓我從此完全放棄在電腦播放設備的任何一個環節使用線性電源,只相信大瓦數大電流的交換式電源。

    這些經驗都與你分享交流....

    第二、『PCI/PCIe/ExpressCard這些界面最大的優勢是這些音頻界面可以基於它自已時鐘來直接讀取電腦上的RAM』這一點我很贊成,但是我得強調 USB DAC或DDC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喔!一般市面上的USB DAC是使用電腦性能較差的 XMOS解決方案,也就是市面上所謂的『非同步』USB DAC,這種USB音效裝置就會有你說的問題,當然比不上 PCI、PCI-E等界面。

    但是也有 USB DAC 是走 BULK MODE,也就是USB界面只傳送資料完全不涉及任何時脈,傳到了USB DAC內的RAM之後,再根據USB DAC本身的時脈把 010101資料轉成 SPDIF。這樣子的 USB DDC 或 DAC 就沒有你上述的問題了!也是我目前找到最佳的 USB DDC方案,與你再次分享....

    簡而言之,正因為我也認同電腦不是為了音響所設計,所以拿電腦當成數位播放,涉及『密技』的知識真是多到讓人難以想像;因此很多明明聲音『應該』變爛的情況下,偏偏就是有高手可以得到相反的結果;所以我一直努力到處吸收不同的電腦播放觀念,再回到自己的電腦上測試看看;所以看到大家討論起電腦播放的觀念,如見至寶就上來與大家交流了......

  2.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