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660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12-09-11
    文章
    18
    Thanks
    7
    Thanked 41 Times in 14 Posts

    預設

    Psycho大師(沒差啦,順順叫):

      一。
    數位的jitter本就是一個問題,所以要接精確的時鐘;2014年Thunderbolt要進化成20G多一倍的速度,要解決的就是jitter的問題
      
       http://www.cool3c.com/article/58379
       
      二。
      只要是用電力傳輸的設備,都是很易受干擾的,線接在一起,雜訊就傳在一起。

      看單節點來說網路線180米,USB是5米,而光纖是2KM,差很多吧,電的東西多麼易受干擾,而光纖的問題是色散。

      所以您看我那樣規劃的原因,就是每個點的雜訊都分開;
      儲存端的只送訊號過來給電腦,電腦只送訊號給DDC或外接音效卡,先求最乾淨的訊號。乾淨的訊號digital的運算也會更穩更快。
      
      
      至於數位到類比的轉換(只要有運算就會帶來雜訊,所以這裡的轉換也會產生雜訊),這真的就看各家功力了。


      目前大家都是把線接在一起,那你怎判斷是帶過來的雜訊,還是在數位到類比轉換時產生的?
      

      三。  
      其實講USB和PCI/PCIe/ExpressCard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是軟體層存取,一個是硬體層存取-->This is the key point

      
    軟體層要經過作業系統去分配,硬體層是直接就去拿了;套一句喬幫主的術語: "Boom"就出來;這和好不好聽沒絕對的關係。
      
       Psycho
    大師在BULK下比較好聽,就用BULK;認為非同步好聽的就用非同步的,晶片太多製造商太多,每個人找自己喜歡的就好
      
    四。
      Psycho大師就不想玩Mac,Corning有出一條USB3.0的光纖也許可試試看
       
      http://www.corning.com/CableSystems/...3.Optical.aspx 

      只是還有一個隱憂,就是那個thunderbolt和usb3.0的光纖那個頭在做光電轉換時,帶來的效果是否能令Audio滿意呢?
      這我想就待出了再實證吧
      

      thunderbolt是很好玩,因為超快啊~傳DSD/384k的也是"Boom"一下就過來,不用等。

      假如你家有三層樓好了,以前你可能要用三台電腦或是一台筆電拿來拿去。
      現在不用了,主機放二樓,一樓和三樓各放一套螢幕和mouse,keyboard,中間用Thunderbold光纖接著。
      
      可是你會說這我想三層樓給三個人用啊~這可以用Virtual Machine來實現,一樓用win8,二樓Mac,三樓win7都不會打架。
    也可以同時三台放同樣的藍光電影,都不會有任何delay (Apple TV還要等哩)。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多謝 davidchang 的回應與指教!但是我一定要聲明:都是小葉站長惡搞,什麼psycho大溼的?在我的討論串也罷了,在Eton大甚至將軍老大這種絕世高手面前這樣子叫我,真會把我嚇死!....



    我想回應以上兩點:

    第一,數位資料只是0或1,為何聽感非常不同?你的解釋是它造成的類比雜訊干擾,這我非常同意!不過在『走向超值而極緻的 HI-FI電腦訊源(連載)』討論串中我與 bchsieh 討論過這個問題,提到deterministic jitter和random jitter,後來我把它簡化稱為『方波內jitter』與『方波間jitter』: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25#post183625

    簡而言之,每個方波是否都能準確地在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秒(數值是唬爛的)內送進dac,這是本討論串Eton大辛苦研究的外接時鐘的問題,這是比較多人懂的jitter問題。我稱為『方波間jitter』。

    但是數位子零件判斷 0 或 1 時,是根據電位從 0 變成 1(或相反)的過程來決定的,也就是說,電子零件從0到1的電壓變化速度(就是slew rate)越快,越接近高傳真的數位資料;理論上應該速率無限快,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於是出現『方波內jitter』。

    這兩種 jitter 對於 CAT 播放的影響,在我的經驗很可能比類比雜訊干擾還要大上許多;尤其是『方波內jitter』更是讓我從此完全放棄在電腦播放設備的任何一個環節使用線性電源,只相信大瓦數大電流的交換式電源。

    這些經驗都與你分享交流....

    第二、『PCI/PCIe/ExpressCard這些界面最大的優勢是這些音頻界面可以基於它自已時鐘來直接讀取電腦上的RAM』這一點我很贊成,但是我得強調 USB DAC或DDC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喔!一般市面上的USB DAC是使用電腦性能較差的 XMOS解決方案,也就是市面上所謂的『非同步』USB DAC,這種USB音效裝置就會有你說的問題,當然比不上 PCI、PCI-E等界面。

    但是也有 USB DAC 是走 BULK MODE,也就是USB界面只傳送資料完全不涉及任何時脈,傳到了USB DAC內的RAM之後,再根據USB DAC本身的時脈把 010101資料轉成 SPDIF。這樣子的 USB DDC 或 DAC 就沒有你上述的問題了!也是我目前找到最佳的 USB DDC方案,與你再次分享....

    簡而言之,正因為我也認同電腦不是為了音響所設計,所以拿電腦當成數位播放,涉及『密技』的知識真是多到讓人難以想像;因此很多明明聲音『應該』變爛的情況下,偏偏就是有高手可以得到相反的結果;所以我一直努力到處吸收不同的電腦播放觀念,再回到自己的電腦上測試看看;所以看到大家討論起電腦播放的觀念,如見至寶就上來與大家交流了......
    此篇文章於 2013-05-16 09:49 PM 被 davidchang 編輯。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avidch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