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間發現一個播放『歷史錄音』之LP的密技
無間發現一個播放『歷史錄音』之LP的密技,特此紀念....
話說這一陣子一直在瘋『超低針壓密技』,結果卻證明了硬懸吊(低馴服度?)的MC唱頭無法進行完整的『超低針壓密技』,挫折萬分。
這兩天把所有的LP唱片,使用這顆硬懸吊的 ortofon contrapunt a 重新聽一遍,目地是確認這顆無法進行『超低針壓密技』唱頭會不會違反錄音藝術?幸好,仍然完全符合錄音藝術的要求。應該這麼說:硬懸吊的MC唱頭音質不是那麼好,但是HI-FI性能算是比較正確的。
播放手上幾張MONO且1955年(大約)之前的『老錄音』LP時,馬上感受到老錄音的『暫態』被壓縮一大截。很多人都以為MONO與STEREO差很多,我認為那是假相,真正的差異在於,50年代約中期時錄音的『動態、暫態與能量』都大幅提升,遠遠超越重播器材的負荷能力;因此若是1958的MONO,說不定比2009的 STEREO 還要更 HI-FI呢!
而我手上的MONO LP是 1951、1952的,似乎沒有趕上 1955 之後的大躍進,所以馬上感受到老錄音的『暫態』被壓縮一大截。
靈光一閃,硬懸吊的 ortofon contrapunt a 無法進行『超低針壓密技』是因為大動態樂段會跳針,那麼沒有大動態的老錄音,硬是使用超低針壓玩一玩會如何?一試之下......哈哈哈哈....爽死了!我可能找到為何 CASCAVELLE 的 193X 轉錄可以有那麼強大的動態了!
硬懸吊的 MC唱頭加上『超低針壓密技』,雖然在HI-FI的LP會嚴重跳針,但是老錄音暫態不足,跳不起來;反而超低針壓徹底毫無保留地找到少得可憐的暫態,說不定還主動加上更快速的反應;總之,幾張聽起來老裡老氣的MONO LP:伊赫瑞斯特的德布西與佛瑞、克路易坦的聖桑與法朗克,通通變成極度高傳真的現代錄音,TESTERMENT 與 EMI FRANCE 轉錄的 CD 完完全全被徹底打趴!....... 8) 8)
這下子我敢猜測了:為什麼 CASCAVELLE 的 193X 轉錄可以有那麼強大的動態?難道就是硬懸吊的唱針加上『超低針壓』?...:P
這下子手上一些老錄音通通變成無比美好的 HI-FI 享受,對於追憶歷史錄音美好時代之樂友,這可真是一大福音,只是不知道去那裡收集這些老錄音的LP?....:)
但是,有很多 MONO LP 是1955年代之後的高傳真錄音,動態超強,那就完全不適用本密技了。我誤買了一張MONO版的克倫貝勒之馬勒四,難得EMI ENGLANG的HI-FI級錄音;用此密技一放,當然是破音連連鐵定完蛋!.... :P
-
-
當歷史錄音遇到『正確的』現代轉錄
當歷史錄音遇到『正確的』現代轉錄,當然是現代的正確轉錄一定大勝!
我正在瘋狂迷戀偉大的法國女高音 Renee Doria:
其中有一張的選了 Thais 中的一段詠嘆調,剛好相同的錄音我買到了原始出版之LP,當然拿來 PK一下:
結果......天啊!LP 被 CD 打得體無完膚,幾乎是MP3與CD的差距.....:O :O
其實我使用雷氏30歐姆的MC2000改裝頭之後,1960年代的錄音之LP與第一版CD相比,LP通常只輸極低頻,1970年代相比也是一樣;而相位正確性與中1則是大勝。也就是說,我的音響系統中LP一點都沒有輸CD;所以這個結果只有一個原因,就是 MM 這廠牌的『現代轉錄』實在太偉大了!8)
說個八卦,MM的老闆 Dumazert先生就是 Renee Doria 的親愛老公,當然不可能轉錄時失真,不然鐵定被打.....
換句話說,1960年代的錄音己經是『歷史錄音』了,如果讓『正確的』現代轉錄來重新出版這些唱片,那麼無論是第一版CD或LP,通通只能站到一邊去了。
沒錯!當我聽到這張1959的克路易坦之華格納序曲集....#@$^&#%&.....高價出售我所有的第一版CD!!!有沒有那個不信邪的要來買我的第一版CD?
相同的演奏,己出版的有日本EMI 與英國 TESTAMENT,與這個『現代正確轉錄』的唱片相比,完全是電腦喇叭與正常音響喇叭的巨大差異。而整體聽起來,我確信第一版CD一定比不上;雖然現在還沒有實證,但我開始擔心手上的第一版CD何時會崩盤.....|(|-
-
-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此篇文章於 2012-05-27 05:48 AM 被 Dieskau 編輯。
音樂是我的信仰我的宗教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ieskau For This Useful Post:
-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剛好<指環>四聯劇也是我非常喜愛的歌劇,看到Dieskau兄的感想,上來湊個熱鬧.
蕭提版是我最先接觸的版本,但我只聽完<女武神>,就被我冷凍了.因為蕭提(加上製作人Culshaw)太過著重在單獨的
音樂高潮片斷營造,而忽略整體,於是總感覺音樂缺乏連貫性.這在Wagner這種"指揮的歌劇"裡,顯得很吃虧.
相對地,Karajan與Janowski的錄音室版本,甚至是後來Levine與大都會歌劇院的卡司在DG的版本,都比蕭提出色.卡拉
揚絕美的管弦樂更是無法挑剔.布倫希爾德跳入火堆之後,亞貝利希搶奪指環反遭萊茵河吞沒.此後不斷出現由弦樂奏
出的"愛的救贖"動機(女武神第三幕由齊格琳德對著布倫希爾德唱出),真的十分感人.柏愛的弦樂部技術之洗練,由此可
見一斑.
Hans Hoetter應該是二戰前後最偉大的Wotan,可惜他為蕭提錄音時,年事已高,情感張力十足,但嗓音資源已耗盡,雖感人
,但聲音的力量已無法懾人心魄.Janowski版的Theo Adam也是這樣,他在這份錄音室錄音時,已過顛峰期20年.與他在拜
魯特現場和貝姆的演出無法興提並論.不過詮釋卻是更圓熟,也更深刻.
Varnay與Moedl,都是繼Flagstad後最偉大的華格納女高音.Varnay更像Flagstad一點,聲音深沉,技巧可靠,詮釋上較不那
麼激情,但是內斂而尊貴.Moedl是次女高音轉戰戲劇女高音,高音時常吃緊,但激情的張力彌補了一切.他的布倫希爾德
實在堪稱史上最動人的演繹.福佬在EMI錄音室與也納愛樂錄<女武神>全曲,Moedl的表現也非常動人.她有一個與Karajan
在拜魯特現場的Tristan und Isolde,目前ORFEO已發行,也同樣精采.雖然錄音品質真的相當不好.ORFEO也有發史上著名
的維也納"Fidelio 1955"(被轟炸成廢墟的維也納國立劇院,重建後的開幕慶典演出),她與貝姆合作演唱Leonore,也是無人
可超越的經典了.
Varnay與克納佩茲布許合作時,歌唱總是莊嚴的,不只<諸神的黃昏>,1955拜魯特的<漂泊的荷蘭人>亦然.但是他與Karajan
合作<女武神>倒是非常有火花.聽說EMI握有這倫現場演出的全本<指環>錄音,但遲遲不肯釋出.原因不知為何?或許哪天
就向Keilberth這場一樣,突然就被轉錄發行了吧?
費雪狄斯考的Wotan也是我喜歡的詮釋,他的音色與字句必究的著墨,很適合<萊茵的黃金>裡,那位意氣風發,年輕氣盛,滿懷
心計的大神.我想這就是卡拉揚找他來錄<萊茵的黃金>的原因吧.
作者: Dieskau
遙想戰後拜魯特音樂節的黃金年代
這幾位頭文字K的指揮家(Knappertsbusch, Keilberth, Karajan),聯手競演出最輝煌的戰後拜魯特音樂節盛宴,在指揮大師及華格納歌手逐漸凋零的今日,拜魯特音樂節的製作被評為只能以舞台特效取寵的馬戲團化表演,如今造訪拜魯特音樂節的主要理由,竟只是為了去朝拜矗立在Green Hill小丘上的節慶劇院(Festspielhaus)當地的特殊氛圍,更讓我對那段戰後黃金50年代緬懷不已……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音悅葉sir For This Useful Post:
-
最近買了這套轉錄的指環
4齣的封面都一樣,只是換名字而已。這套是1956年的實況錄音。
我指環只聽過貝姆的拜魯特現場錄音(Philips),很久沒拿出來聽了。這套新買的雖然是單聲道,但是轉錄的很好。除了有些大聲時的動態壓縮,這套的聲音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現在還在慢慢聽,初聽的感覺是戲劇感很強。讓我很快就忘記這是單聲道的錄音,只想專心的聽下去。
Andromeda和Archipel出的一些單聲道轉錄的相當好,價錢也很合理。
-
-
Kevintran兄好品味!克納佩茲布許的華格納非常棒,在二戰前後依直被視為是權威演出.即使錄音狀況不佳,深沉的處理手法,以及緩慢的速度,光是因此而呈現出來的管弦細節就相當吸引人,如果遇到出色的歌者,那就真的是精采無比.
說到拜魯特的錄音,目前已發行的商業錄音裡,錄音品質最好的是巴倫波因在Teldec的版本,細節與動態都非常驚人,他大概也是拜魯特史上,指揮手法最波瀾壯闊的指揮.可惜他的時代已經沒有偉大的華格納歌者.所以只聽到歌者不斷被他的管弦樂淹沒,相當可惜.
-
-
最近新天新地二代店進了一大堆新發行的歷史錄音,真的一堆寶藏!!
熟悉我的理論的愛樂友都知道,我從來不信什麼老大師,那只是被三歲小孩嘲笑的音樂欣賞能力而己。這不是說沒有真正的絕頂天才級老大師,而是說,老大師實在太少太少了!輕易認定老大師反而是另一種文化工業的媚俗,不可不慎。
就算是真正的老大師,『反音響』高失真的唱片出版也足以掉對老大師的正確認識,這次的孟根堡唱片正是如此。
廠牌:ANDROMEDA / 編號:ANDRCD5040 (5CD)
孟根堡 / 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
很多人都『知道』孟根堡是大師,也有很多人都『寫』得出來他崇尚自由速度、浪漫主義的演奏傳統。OK,這都是使用MP3就可以聽到的事實,太簡單了。再來請問:孟根堡還有什麼演奏特色?好吧問簡單一點:孟根堡與福特萬格勒有什麼不同?很好,這下子沒有透過正確轉錄的唱片,完全聽不到真正的孟根堡了。
這部份我打算寫成專文放在新一MY期-HIEND電子雜誌,現在先講一點簡單的:
以194X甚至193X的錄音,只要轉錄正確,居然可以聽到孟根堡把阿姆斯特丹大會堂樂團的『合奏美感』逼出與巴黎四大樂團同等級的絕代水準,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他對樂團的掌控力(暴君式的)有多麼可怕、而自身的管弦樂合奏美學又何等高明。這是真正的指揮大師,憑指揮技巧而論也是真正世界第一流的。
這麼偉大的指揮傳統,居然會在1950後消失?退縮到只剩下法國樂團與抋揮擁有這種能力?古典音樂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要好好強烈批判了!
無條件推薦 ANDROMEDA 任何孟根堡的唱片,居然可以在我這麼挑剔高傳真錄音的耳朵下,得到高傳真的音樂快感,實在是太幸福了......
-
-
1940 年代老錄音
純討論,不唬爛,真心話,要說這 1940 年的老錄音會有多好,我是不相信的。
單聲道時代最後應該終於 1960 年左右。那時的錄音水平是高的,是可以肯定的。但 1960 的十幾二十幾年前或更早的類比錄音有多好?
現在的類比轉錄 add 水平是高的,有保存好的 1960 年代附近的好錄音母帶現在 add 轉 cd 有好結果 (好音質的 cd) 不意外。
但更早 20 年前錄音一般般的母帶經過這麼多年不良保存,最後 add 重新製成 cd 會有多好?
我手上有許多老 cd 錄音。1950 年代未至 1960 年代初的確是有許多好錄音,非常值得一聽的。舉一例,我常在聽 1953 年錄音 Rita Streich 塞維亞理髮師這張 cd,是單聲道末年之前出的母帶轉成 cd 的。個人認為音質很好,但多年前 add / aad 轉 cd 的部份還是有缺陷的,還未到極高的水平。
那麼這張不同版本 1940 年 Mengelberg 貝九 remastered 的如何?
1940 的原始 Mengelberg 貝九錄音,音質有多好?不知道。但近期 remastered cd 的這張音質如何?其中有幾段,個人覺得還可以勉強接受,但大多數的時候,講 so so 或許還太高評吧。
對 1940 年代的老錄音音質,基本上,我持保留態度。
此篇文章於 2015-04-08 09:05 PM 被 jlee 編輯。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