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17, 01:37 AM
#131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7, 05:45 AM
#132
用麥克風加麥克風前級,還得加個A-D converter,電腦才能讀.
用有校正的USB麥克風就夠用了. 如果要結果準確,多量幾次平均,比較重要.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7, 12:33 PM
#133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8, 12:40 AM
#134
為此我找了拉威爾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開頭第一次左手鋼琴的獨奏,極低音的旋律(或伴奏)之主音是 D1,36.708 HZ;又找了拉威爾的鋼琴三重奏第三樂章章《Passacaglia》變奏曲,鋼琴的主旋律一直低到在 #C1 徘徊,34.648 HZ。
要不要我把上述音樂剪下來,大家說說看自己的音響系統每個低音的強弱比較?我的意思是這些逼近凹陷的音符或旋律我聽起來完全正常?何以這個凹陷幾乎不影響我欣賞極低頻旋律與和聲?這真的要請 bchsieh大魔王好好指教了。不過,你在忙累的話,禁止回答喔!!!.......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8, 08:49 AM
#135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8, 11:20 AM
#136
作者: psycho
為此我找了拉威爾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開頭第一次左手鋼琴的獨奏,極低音的旋律(或伴奏)之主音是 D1,36.708 HZ;又找了拉威爾的鋼琴三重奏第三樂章章《Passacaglia》變奏曲,鋼琴的主旋律一直低到在 #C1 徘徊,34.648 HZ。
要不要我把上述音樂剪下來,大家說說看自己的音響系統每個低音的強弱比較?我的意思是這些逼近凹陷的音符或旋律我聽起來完全正常?何以這個凹陷幾乎不影響我欣賞極低頻旋律與和聲?這真的要請 bchsieh大魔王好好指教了。不過,你在忙累的話,禁止回答喔!!!.......
我前面講的「反覆性」所造成的聽感差異,可能只有在低頻能量過強時比較有感覺,但教授家是35Hz太弱,所以要找另外的解釋,我在想可能是人耳對低頻的音量變化較不敏感,只要有聽到,不管大小聲,聽起來並不會差太多,像在那張人耳敏感圖中,85db的35Hz,聽起來的感覺也只相當於500Hz的30db。
我自己有一次在測超低音喇叭時,不小心把音量開太大聲,結果客廳裡的置物架、杯子都已經被震得喀啦喀啦響、且我的身體也感受到明顯的低頻時,耳朵聽到的感覺仍然只是像小聲時的音量而已(但耳膜感受到的壓力明顯變大,甚至有點痛!)
若照我前述的經驗來推論,教授家雖然35Hz的音壓低了約25db,但只要總音量開得夠大聲,還是在聽得到的範圍內,對耳朵而言,有聽到就是有聽到了,即使把35Hz的音壓提高25db,聽到的大小聲感可能會有差但不明顯(但身體感受到的低頻則可能有明顯差異)
此外,35Hz只是基音,就算基音變小聲,仍然可以聽到清楚的泛音,並辨識出同樣的音高來,所以對於辨識旋律並無妨礙,但由於基音泛音的能量比例不同,所以音色應該會不太一樣,也就是說,在教授家和在別人家,以同樣的音量放同樣的35Hz音符時,雖然實際上的音壓不同,但耳朵聽起來的音量差異可能小到可以忽略,音色則會不一樣。(教授家的空間頻率響應曲線不夠平直,會不會就是被說音色質感不夠好的主因呢?)
此篇文章於 2017-12-18 12:55 PM 被 Deen 編輯。
原因: 補充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1-03, 04:23 PM
#137
小弟斗膽,抓下psycho教授的REW檔案跟小弟的對比了一下,先上圖面。
稍微將二條曲線對齊了一下。教授的高頻域2.62K以後跟前段有一些差距,這是喇叭設計?還是剛好分頻點在這?這樣的聽感應該會溫暖一些?
Left-音壓.jpg
第二張圖面是RT60。依照空間大小,有一定適合劇院或二聲道聆聽的使用建議。簡單原則就是200hz以上的衰減可以盡量達成一致,小弟都用來看中高頻域的吸音夠不夠。
Left-RT60.jpg
第三是Spectrogram,小弟都用來看低頻消散的狀況。基本上能夠在短時間降個15-20dB,然後相鄰頻率(5%的間隔)之間的駐波不要重複,都是好的結果。
Psycho教授:
Left-pyscho spec.jpg
小弟家(40-50hz駐波很難很難解決,不僅相鄰且難消散):
Left-mine spec.jpg
不知道各位有REW的使用或分享經驗嗎?
註:用DT2很簡單就可以用REW+UMIK-1來測試。打開REW,選DT2的ASIO介面,就可以直接透過這個數位裝置輸出給二聲道測頻譜了。
作者: psycho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abyml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1-04, 01:16 AM
#138
-
-
2018-01-04, 08:31 AM
#139
REW+UMIK單純是興趣,而且主要用途拿來調整超低音與各聲道之間的銜接,後來看了一些書,才慢慢把書上的圖面與實際REW測量圖面作結合,才能知道一些原理。非專業,大多知識除書本外,很多都是跟朋友的討論與個人經驗,還請自行驗證。
前面的量測圖其實是今年4月測量,小弟懶惰,完全沒有再拿出來測新的。
(等幾天校正劇院的時候再來出來一併測)
4月時機器還是Accuphase E-600,喇叭跟空間吸音裝置沒變,不會有大的改變。不過今年9月時,沙發終於換了。往前移動30cm,這30cm就會補齊原本200-400hz那一段-3dB的差異,讓聲音厚度回來。
圖面測量(聆聽)的位置距離喇叭約2.7米,喇叭間距2.7米,距離後牆約80cm,側牆約40cm。
環境是客廳,約1x坪,但擺放空間屬前半約5-6坪。前半部空間平均分散(約1/3表面積)5cm高密度聚脂纖維板,後留5cm空腔。喇叭後牆左右及上方角落都有整段處理。
由於是客廳,擺位的地方有限制,且必須兼顧生活,很多都是妥協。40-50hz(連帶二次80hz)那個駐波其實應該要移動位置的。
喇叭用的是Adam Column mk3,50k-2.8khz是氣動高音、2.8khz-800hz是氣動中高、800hz-150hz是一顆Eton 7吋中低音、150hz以下是二顆Eton 7吋中低音,2.5音路喇叭。不過影響量測圖差異的部分,還是前面說的空間處理。
曾經跟朋友討論過,高階喇叭如Revel在設計的時候擴散性很好(離軸偏差的音壓不會差太多)及指向性很好,不論空間有沒有處理,放在哪都會很好聽。(喇叭本身設計就已經盡量把空間影響降低)。
小弟測量時,喇叭防塵罩一樣沒有拆下來,其實您可以試試拆下來對頻譜的差別,其實沒有耳朵聽到的敏感。
這是ITU對空間容積的混響建議,可以拿來比對中高頻的混響:
ITU小房間混響建議時間.jpg
這是小弟牆角佈設的吸音板,三角形裡面的空間可以填塞高密度(96k以上)玻璃纖維:
牆角低頻陷阱的設置建議.jpg
REW中的Impulse搭配FilterIR可以查看一些反射音,以及反射音與音場之間的關係:
音場與時間(距離)關係.jpg
當改善反射音以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會是下圖:
Impluse改善.JPG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abyml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8-01-04, 10:07 AM
#140
作者: babymlin
後來看了一些書,才慢慢把書上的圖面與實際REW測量圖面作結合,才能知道一些原理。
可以推薦一下書名及出版社嗎?我也想買來看看。看您貼的圖還是中文的呢,好棒,這樣就不用很辛苦地啃英文了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