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3頁 第一第一 123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 到 20 共計 21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教授曾經在拉威爾的音色藝術一文中,有詳細的解說



    先強調一下我是用普通小筆電+249元便利商店耳機聽的
    所以聽感可能會和真正的錄音和演奏有很大的落差:


    恕刪

    哈哈
    你PO這連結
    我剛剛用手機聽了JANSONS的第12樂章
    停不下來

    我很欣賞JANSONS

    用啥媒體
    都無法阻擋我們聽音樂的熱情

  2. #12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至於在第四個版本,也就是第二支youtube影片中
    比較可以聽到"第三種音色"
    但有些地方fagott會稍微明顯地小小跳出來
    這時融合感會變得沒那麼強,這算是樂團的音準沒有準到嗎?
    恕刪

    我不愛肚打沒
    所以我沒聽

  3. #13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kao 查看文章
    哈哈
    你PO這連結
    我剛剛用手機聽了JANSONS的第12樂章
    停不下來

    我很欣賞JANSONS

    用啥媒體
    都無法阻擋我們聽音樂的熱情
    Kevintran不好意思,我岔題一下


    看到drkao那麼欣賞JANSONS,剛好前幾天我在聽展覽會之畫,所以也在youtube上找了JANSONS的展覽會之畫來聽。確實就像drkao說的,以線條突出為重點,然後我覺得他的手法是:即使在合奏時,也會刻意突顯某一、二項樂器,幫聽眾標記出重點來,然後被突顯的樂器會一直變來變去,這一小節是大提琴、下一小節馬上換成長笛…,此外,樂句與樂句間經常有明確的斷點,所以聽眾在他的引導下,可以很順暢地在短時間內聽到多條旋律線的交織,猶如被爸媽手把手牽著的小孩,一步一步穩穩地往前走,就算用爛耳機也可以舒服地一直聽下去。


    不過這種手法似乎某種程度犧牲了樂器融合在一起時的音色美感,也就是樂器與樂器間的區隔明顯,比較沒有融合成除了樂器本身以外的音色。說"似乎"是因為我用爛耳機聽,不太確定是否如此,或許用比較好的音響聽,也可以聽到很融合的美感吧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恕刪]
    看到drkao那麼欣賞JANSONS,剛好前幾天我在聽展覽會之畫,所以也在youtube上找了JANSONS的展覽會之畫來聽。確實就像drkao說的,以線條突出為重點,然後我覺得他的手法是:即使在合奏時,也會刻意突顯某一、二項樂器,幫聽眾標記出重點來,然後被突顯的樂器會一直變來變去,這一小節是大提琴、下一小節馬上換成長笛…,此外,樂句與樂句間經常有明確的斷點,所以聽眾在他的引導下,可以很順暢地在短時間內聽到多條旋律線的交織,猶如被爸媽手把手牽著的小孩,一步一步穩穩地往前走,就算用爛耳機也可以舒服地一直聽下去。

    不過這種手法似乎某種程度犧牲了樂器融合在一起時的音色美感,也就是樂器與樂器間的區隔明顯,比較沒有融合成除了樂器本身以外的音色。說"似乎"是因為我用爛耳機聽,不太確定是否如此,或許用比較好的音響聽,也可以聽到很融合的美感吧
    先幫 Deen 用力鼓掌!!!上面這一段實在寫得太好了!!!

    不過 JANSONS 這種重視『線條』的多聲部合奏效果,雖然的確沒有你說的音色融合美感,但是『幫聽眾標記出重點來』的聽感卻也誇張了一點,應該沒有這麼人工化才對。當然了,最可能是你非常認真學習分析『線條派』與『音色派』,所以就會把線條派的音樂聽成那種樣子了.....

    回到 Kevintran 的原始問題:

    我為了怕我的耳朵分辨樂器的能力過強,所以不使用音響系統,而使用 control pc + 樂之邦 monitor 10 future + IN2UIT-I501 混合式靜電耳機玫瑰木版。

    要說明的是這隻耳機,原先是在pchomes賣到兩萬元的。後來可能賣不好又加上公司被合併而價格大崩盤到只要2000元一隻,我就衝著『混合式靜電耳機』一詞當成好玩買一隻了。這隻耳機的聲音正確性當然被台灣cp值最高的德國大師GMP435s打到天外,尤其低頻像BEAT一樣碰碰碰的真是沒品味... 但是,終究是一隻『兩萬元級』的『加料音響』無誤;所以被我拿來當成『模擬一般市場消費者的音響走向』之器材。

    附帶一提:調音有問題的加料音響,只要訊源絕對正確,還是可以聽出它的優點 ── 不要聽殺音響錄音就好了!....

    聽了幾個 YOUTUDE與唱片後,我傾向這應該是非常單純的錄音水準問題?Bertini指揮的版本(EMI)有非常明顯的刪高頻與刪低頻問題,音響系統越大,它的問題就越嚴重。但是它應沒那麼差啊!?

    我隨便聽了幾個版本如下:

    1、華爾特的 SONY版大全集:與 Kevintran 描述的聽感完全一致。

    2、Solti 的 DECCA 大全集:非常嚴重,根本沒有低音管。經過兩聲道音響確認,才知道它把低音管音色完全修壞掉了,怪不得聽不到那裡有低音管?

    3、Mahler : Symphonies Leonard Bernstein, DG 435162-2 1988?:與 Kevintran 描述的聽感完全一致。

    4、最後我找出很早以前很爛的RIP檔,而且是用ITUNES RIP成 M4A的。結果:非常容易聽到啊!??比上述錄音都清楚太多太多了!!所以不能排除你是不是被殺音響了,因為我使用這套耳機系統的『訊源』是夠正確的,『耳擴』則是超級正確(樂之邦的耳擴技術跟它的usb技術一樣都是上打十倍價位以上的音響器材),只有耳機是加料的不正確音響。

    於是我再使用線上試聽的方法聽了以下幾個現代錄音:

    5、Label(s): Channel Classics Year of release: 2006 Composer: Gustav Mahler Conductor: Ivan Fischer Band: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CCS SA 23506:隨便就聽到了。

    6、Mahler: Symphony No.2 ''Resurrection'Zdenek Macal &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lassical 1 Dec 2010:隨便就聽到了。

    7、Mahler: Symphony No.2 David Zinman, Conductor; Tonhalle Orchester Zurich (Orchestra) Audio CD (2 Jun. 2007):這個演錄雙絕!連『倍低音管』的音色效果都可以用耳機聽出來。要不是因為我對馬勒興趣不大,這張唱片一定必買。

    8、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Jul 26, 2005 Leonard Slatkin Gustav Conductor, St. Louis Symphony Orchestra.:這個也是亂混音,勉強聽得出來,但是在前幾張現代錄音中是演錄俱最差的一張。

    9、Mahler: Sinfonie No. 2; October 30, 2007 Querstand. Fabio Luisi Conductor, MDR Leipzig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隨便就聽到了。

    ===================================

    故結論:

    1、錄音水準還是決定一切。

    2、Bertini EMI版沒有太差,所以還是可能音響被宰了。

    3、Deen的古典音樂素養越來越令人驚嘆了.........:P :P

    (END)
    此篇文章於 2018-01-30 11:37 PM 被 psycho 編輯。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2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感謝賽口教授和高醫師的指導。晚上回家再仔細聽聽。

    Deen網兄要是對Jansons有興趣,新天新地還有不少他指揮RCO Live的SACD,大特價中呢!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fa266e00b4aeb4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6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Deen網兄要是對Jansons有興趣,新天新地還有不少他指揮RCO Live的SACD,大特價中呢!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fa266e00b4aeb4
    想買的很多,能的話,真希望把新天新地的唱片全帶回家
    此篇文章於 2018-01-31 07:37 AM 被 Deen 編輯。 原因: 冗字

  10. #17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這倒是未必. 我現在的猜想是我的系統(可能是喇叭)在中低頻的某些頻段有些模糊不清,導致音色變化不容易分辨.
    關於分辨音色及樂器

    反而跟低音解析比較無關
    跟中高音比較有關
    當然低音也很重要

    音色的組成是泛音結構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泛音結構

  11.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18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這倒是未必. 我現在的猜想是我的系統(可能是喇叭)在中低頻的某些頻段有些模糊不清,導致音色變化不容易分辨.
    https://youtu.be/zPUe7O3ODHQ

    這是Lion King的一首歌Be Prepared
    用手機就可以聽到Contrabassoon

  13.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1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2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kao 查看文章
    關於分辨音色及樂器

    反而跟低音解析比較無關
    跟中高音比較有關
    當然低音也很重要

    音色的組成是泛音結構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泛音結構
    這點我完全同意,不過低音的解析度似乎可以幫助我分辨樂器形體大小. 這對於我分辨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很有幫助,巴松管的音像似乎也比較「緊密」.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會讓我困擾的原因,因為在這幾段齊奏的時候,我無法分辨它們在樂團不同位置,音像的不同,以及音色的差異.

  1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2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2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剛剛翻了一下CD櫃子,拿夏伊指揮RCO(Decca),很容易就聽到巴松管跟低音巴松管了. 看來是錄音的問題.

    我聽的是單套版,晚一點再試試全集版. 猜想大概不會差太多.

    哈!安心了,音響沒被殺.

    PS:好久沒聽這個版本,錄音錄得鉅細靡遺的. 葉Sir曾經告訴我這是他最推崇的一套馬勒,錄音果然很讚!
    此篇文章於 2018-02-04 04:17 AM 被 kevintran 編輯。

  17.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