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ti !(RR-906CD)



這張「合奏集」處處可檢視超低音,但是最簡單明瞭的就是第一首,林姆斯基‧柯薩可夫的雜耍者之舞。老實說,超低音真的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最好是現場指證,如果常看音響論壇劉總的評論,他常以「噗噗聲」形容,筆者則以「Hum」去聲並帶悶聲表達。在這首曲子的一開始的30秒處低音鼓與低音弦齊力響出,傳自地板與壁面的低頻回響(bass retrieval)即是超低頻有無的最簡單憑證。雖說簡單,依筆者經驗,在音響大展會場,十分之九的喇叭,無論鉅細,往往聽不到這一超低頻,是可悲孰可惜?音響可以花錢,但不可以無痕,在追求真正高傳真再生音樂如果缺少這一聲,遺憾豈只是一嘆!這也是筆者多年來不斷鼓吹超低音之必要,除非空間或預算之不許可,但是從音響論壇195期「超低音喇叭專輯」中卻可尋得平價又質優的機種,因此不玩超低音喇叭似乎又沒有推拖的理由。總之,要調出超低音,必須您的揚聲系統得具備超低音喇叭,您要做的是調整其與中高低音域之銜接、量感與相位。但是,請注意,超低音不用低震到令人坐立不安或如電影大地震之音效,那是在現實音樂會不可能出現的失真。至於超低音喇叭置放位置,隨各人空間有極大差異,只有透過不斷的嘗試,不一定置放主喇叭之間,前後左右都有可能,有時只將超低音喇叭前緣以角錐墊高即收不可思議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