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共12頁 第一第一 ... 2345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1 到 40 共計 115 條
  1. #31
    註冊日期
    2008-12-15
    文章
    29
    Thanks
    14
    Thanked 17 Times in 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代蔡醫師打字

    newbjman您好

    1. 超低一只或兩只均可,端視聆聽空間大小與主喇叭能量。若只用一只超低,不一定置主喇叭間,可在聆聽室四處尋位。
    2. 只調效超低的分頻和音量即可,一般可從100Hz往下嘗試,音量再從小往上加,不可過量。
    3. 沒錯,一般聆聽室頻域分配極少高中低均勻,利用超低重新分配是最好的方式。
    4. 不妨先選B&W同廠超低,也可參考音響論壇近期介紹的超低專輯(如195期)。

    蔡克信 敬覆
    蔡醫師,謝謝你的指點,讓我來嘗試這個方法,再有問題,再跟前輩請教。

  2. #3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蔡振南/生命的太陽(飛碟09417-2)
    雨林經典(雨林H-065)


    柏菲精選(柏菲HZH-CD027)
    人聲低音炮(趙鵬─閃亮的日子)(塗鴉TUYA-CD005)


    這幾張唱片中的人聲,不論是男聲或女聲都錄得自然活生,可用來檢測人聲頻域或調整再生口型之參考。由於流行歌人聲的錄音每家不同,麥克風之遠近各具特色,並無一絕對標準,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在一聚焦的口型發出的中音上下頻率響應是否平順,由於這幾張唱片都錄得平順,聲音不乾不銳,實體歷歷在目,因此您可擇一或更多作為標準,再作為調音之參考。

    在調好的低音系統,若中音亦達理想,往往高音水到渠成。對於初次要領會人聲之正確,其實這幾張唱片的伴奏也可以幫助,只要各種伴奏樂器之形體比例與音質音色調正,左右聲道平衡,幾乎位於音場正中的人聲就是對的。

  3. #33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這片真是獲益良多~:P

  4. #3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Chopin: Etudes/Maurizio Pollini(DG 413794-2)


    在調音大致底定之後,以蕭邦練習曲來作全頻域來回掃描,細聽音場各處,音頻高中低域有否任何不當凸顯之聲,若極其細緻,注意在左或右,有時只輕敲喇叭(敲打部位只有靠經驗直覺反射,反正嘗試-錯誤總是不二法門)即可去除,若某頻域已然明顯凹凸,則只有再移動喇叭擺位。

  5. #3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Rossini/Sonata for Strings(DG 413 310-2)
    Die Rohre-The Tube(Tacet 74)


    這兩張唱片再度用來檢視整體音場之各部頻率響應是否平順,特別是利用各部弦群之質量感與透明度作聚焦定位之再斟酌。

    Schubert: Piano Trios/Stuttgart Piano Trios(Naxos 8.550131)


    這張演錄非常美妙的唱片可檢視小提琴在左前,鋼琴在中後,大提琴在右前的三度空間比例,以及各式琴聲之音色、音質、清晰、頻域之正確度之評估,看似簡單,對喇叭的調度卻是高難度,可以作最後驗收的參考標準。

    總之,調音絕非一蹴可即,往往在一張參考唱片以為完成,換到下一張又問題出現。因此,反覆,以「空手道」隨著各式唱片不斷移擺喇叭,只要有心,終有得心應手的一天。

    老實說,「空手道」調音秘笈並非只為入門者使用,筆者玩音樂數十年,仍勤練此技不懈。這也是奢侈玩物的經濟考量,只有努力調音才不會多花冤枉錢在頻換器材,特別是線材(只有調音至結構完成階段方可慎重更動線材)上。事實上,在國內外音響雜誌列名龍虎榜的器材即便是C級,只要調音得當,都可獲得平順曼妙的再生音樂,反之,調不好的A級可能連隨身聽都不如。

  6. #3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留聲創世紀

    愛迪生的「留聲機」上市後,發展出多種用途,例如有做為有聲書信、口述記錄、演講訓練、遺囑記實、說唱娃娃、偉人留言等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錄製音樂,史上第一次音樂錄音即在1878年。1930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磁片出版「大歌劇」系列,已然預告圓筒留聲機即將步入歷史。

    現在,音響迷對唱片錄音可以百般挑剔,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一百出頭年前唱片剛發明時為了「留聲」、「再生」,發明家、錄音人、音樂家是如何艱辛奮鬥、嘔心瀝血?因此,在高傳真習以為常的當下,緬懷留聲創世紀,聽聽先人蓽路藍縷的聲痕,相信大家會更加珍惜人類留聲史上的文化結晶。


  7. #3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從愛迪生開始的留聲歷史

    提到「留聲」,必得先提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在他1,093項專利中,影響後世「留聲」的編號No.20052、1878年2月19日受頒的「留聲機」(Phonograph),一種源自1859年史科特(Leon Scott)開創的「記音器」(Phonautograph)靈感發明的錄放音機。愛迪生的原始構想只是將它作為「留言」機,因此有二分鐘長度即足夠尋常之需,最早採用「紙帶」,後來才用錫箔包被滾筒。愛迪生的「留聲機」原理從附圖說明可知:A部也叫Phonograph(相當於刻片頭),由口吹/振動膜/刻針組成,人或樂器發出的聲音經由口吹,帶動刻針在滾動的「留聲片」(Phonogram)上留下凹痕。B部即10公分直徑的銅質圓筒,其中軸連至可操作滾動的把手C,圓筒上包被一層錫箔,接受刻針錄音,此錫箔即為「留聲片」(相當於唱片或直刻母盤),D部為「發音器」(Phonet)(相當於唱臂、唱針),也就是再生器,由一金屬針與振動膜組成,即以針點循軌「留聲片」上的凹痕,再將振動傳至振動膜發聲。

    史科特(Leon Scott)的記音器(Phonautograph)-1859年


    愛迪生的「留聲機」上市後,發展出多種用途,例如做為有聲書信、口述記錄、演講訓練、遺囑記實、說唱娃娃、偉人留言等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錄製音樂,史上第一次錄音即在1878年中,由雷維(Jules Levy)以小喇叭吹奏美北調(Yankee Doodle)為Phonograph做公開示範。1888年,12歲小鋼琴家霍夫曼(Josef Hofmann)造訪愛迪生實驗室,在圓筒錄下二分鐘曲目,同年六月在英國倫敦水晶宮,葛勞(Gouraud)上校也以Phonograph錄下韓德爾音樂節中演出的「以色列在埃及」部分樂段,這也是世界首度現場錄音。1889年,愛迪生的德國代理商訪問布拉姆斯(Brahms),錄下了一首「匈牙利舞曲」。同樣在1889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愛迪生設置了兩部Phonograph,錄下了由不婁(Hans Von Bülow)指揮演奏的華格納「名歌手」前奏曲、海頓「降B大調交響曲」以及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可惜這些錄音為見發行,圓筒也告遺失。

    愛迪生留聲機示意圖

  8. #38
    註冊日期
    2008-03-13
    文章
    80
    Thanks
    4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2.22的論點也曾經從已故曹先生那裏聽過...
    的確,在音樂重生(小弟認為是重生 不是再生...)的前提下
    每一個聲道都真的要 能夠 完美重現 極低到極高頻的音樂才夠格...

    只是 小弟有一點納悶的地方...
    一般人耳的可聽範圍 被統稱於20-20k的範圍內... (也有人說到16K...)
    喇叭廠商 也謂了能夠因應更寬廣的音域 而發至展了超高音 ( ~100kHz )
    高頻的部份 算是獲得了解決...
    可是低音域部份 要該要求到多低的音域呢 ?
    聆聽.... 靜觀 ... 細究 ... 入天下 ... 逐食 ... 逐聞 ... 逐視 ... 逐天下 ...

  9. #3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當然也是越低越好了,跟超高頻的想法是一樣的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845

    蔡醫師對兩端都很注重,現代許多"大型"喇叭都有很好的極低頻:)

    引用 作者: Genji0179 查看文章
    2.22的論點也曾經從已故曹先生那裏聽過...
    的確,在音樂重生(小弟認為是重生 不是再生...)的前提下
    每一個聲道都真的要 能夠 完美重現 極低到極高頻的音樂才夠格...

    只是 小弟有一點納悶的地方...
    一般人耳的可聽範圍 被統稱於20-20k的範圍內... (也有人說到16K...)
    喇叭廠商 也謂了能夠因應更寬廣的音域 而發至展了超高音 ( ~100kHz )
    高頻的部份 算是獲得了解決...
    可是低音域部份 要該要求到多低的音域呢 ?

  10. #4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Genji0179您好:

    低頻基音能達30Hz即可再現絕大部份的極低頻錄音。

    蔡克信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