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腦當訊源的影響?

小葉:這次的試聽,是將CD的音軌轉到電腦裡後,使用未經壓縮的wav檔來撥放,而在開始試聽前,剛好可以測試一下CD音軌檔案化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因此除了wav檔外,還轉成有壓縮的mp3檔(192K),這個測試是大家都可以自己試試看的,只要電腦裡裝有可以轉檔的軟體,就可以以同一首曲目用不同的方式撥放。在以三種格式(CD、wav、mp3)聽完了所選的4首曲目,也就是12回合後,毫無疑問,直接以CD撥放的訊息量、質感與頻寬都是最好的,wav檔的訊息量跟直接以CD撥放的差不多,但質感與頻寬都發生了負面的變化,mp3則是訊息量、質感與頻寬都發生了變化,訊息量明顯的變少了,甚至出現許多該有的東西都不見了,在一般的系統中,如ipod、DVD、廉價的多媒體喇叭上撥放出來,很有可能反而會變得好聽。我想這是因為在無法好好呈現音樂所有訊息的系統當中,很多訊號聽起來是不好聽的,而壓縮後的mp3檔案,在程式的計算下,刪除了許多訊號,所呈現出來的是其所認為相對重要的部份,可能也是人們喜歡聽的部份,因此mp3會讓人覺得好聽,甚至好於原來的CD,是一點也不會讓人意外,但在好的系統上,優劣立判。

misty:小葉本來打算用CD做測試,但是我不太贊同。因為如果我們的著眼點在主動式鑑聽喇叭,那就應該搭配前級,變數會更多,而且,要搞得這麼複雜,也失去了小葉與我辦這個單元的意義。這個單元的重點在-精簡!所以一開始我的設定就把這四對喇叭全部當成多媒體喇叭。而既然是多媒體喇叭,那就一定是用電腦播放,而既然用電腦播放,那當然要轉成WAV或是MP3檔才能大量儲存音樂軟體,播放也才方便。但是為了給這四對受測喇叭較好的機會,我們還是加入了CD播放選項,並且最後還給它們加了一台普通的前級(以這四對的價格不能用太好的前級),看看音質會不會更好,以下是我簡單的心得報告:

CD播放:在四種模式中各頻段表現是最為平均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試聽筆記中寫著:音質略乾。可能是頻寬凸顯了電腦CD的泛音不足吧!
WAV播放坦白說,這是四種模式中我最滿意的。一來它的方便性高,二來直接用WAV檔播放時,高音稍微細小了些,但相對的低頻卻增加了,(高低頻是相對的,此消則彼長)這讓受測小喇叭有長大了一些的感覺。加分!
MP3播放:由於這個播放模式是有壓縮過的,聲音表現不如前二者是預料中事。當然,它的優勢就是可大量儲存音樂軟體,方便隨時選擇播放。要音質還是方便呢?世間事本就是一體兩面,端看自己如何選擇但是在此要告訴時下的年輕人,世間所有美好事物.都是慢工出細活像是瑞士手工機械表,HERMES凱莉包、高檔美食、珠寶、西服,甚至美女都需耐心呵護...全都需要"時間"!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麻煩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試聽筆記上寫著:活生感較少,整體較平!我不喜歡!

(Onkyo HDC-1.0 迷你多媒體電腦 ,造型小巧精緻,可連接到e-onkyo music網站上下載HD24bit/96kHz高品質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