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17. 巴哈 - 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吉格舞曲
丕度/大提琴 – INTEGRAL - INT221230 – 2'29
玩錄音藝術最討厭的就是:錄音是科學的。也就是說,只要錄音師重視錄音藝術,ok,越新的錄音一定更先進、更傳真。

我知道很多樂友都被我下毒買了這一套:


真是對大家不好意思,不談演奏只談錄音,這次的2009錄音當然把上述2004錄音打得頭破血流、哭死我了..........;( ;(

幸好就演奏來說,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 仍然是我心目中當代最偉大的大提琴家,演奏技巧更是天下第一,所以就音樂欣賞的立場,買了他的任何唱片還是賺到....:)

那麼這張2009的唱片之意義何在呢?

第一是演奏。雖說我勉強可以聽出 PIDOUX 比不上 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但是兩者差距並不大,反而是兩者的『詮釋』相差極大!PIDOUX比較容許序列式欣賞,不像 Williencourt 絕對性地強迫你一定得使用平行式欣賞。因此對比於其他現代錄音的唱片來說,聽 PIDOUX 比較能發現:即使同樣都是序列式欣賞,聲音本質較佳、演奏技巧大勝一截的演瘈還是好聽太多了。

第二是錄音。這張唱片如果只聽巴哈無伴奏,那就不算是很重要的唱片,但是加上巴哈之後的奧芬巴哈『雙大提琴』曲與 Popper 的大提琴與手風琴二重奏,這張唱片立即進升成最佳推薦。

這張唱片完全避免多餘的空間殘響來『偽造』大提琴的低沈感,所以大提琴的聲音清晰到難以想像的境界,害我前一套大提琴被打好玩。

你必需聽到一隻『很小』的大提琴,形體感明確地位於音場正中間;但是琴音向四面發散,造成形體感『很小』但是音場『超大』的空間感。沒錯!這就是現場的大提琴!正確錄音就是可以直接如同現場一樣了。

再來是奧芬巴哈,你就可以知道如此正確錄音有多麼重要了。

兩隻大提琴一隻在左、一隻在右,形體完全明確地『看到』獨立地兩隻大提琴,發散的琴音造成的音場與之前的巴哈『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得證,兩曲都是同一個錄音空間,完全自然,所以樂器數量不同,音場空間完全一樣。講起來簡單,錄音可以這麼高傳真談何容易?

正因為錄音完全捕捉到真實情況,所以我一聽就立刻知道『右』手邊那隻大提琴就是演奏巴哈的 PIDOUX。沒辦法,錄音太傳真的,右手的大提琴其聲音本質完全與左手不同,不必幾秒鐘就可以聽出來。

再來的大提琴加手風琴,當然就會『看到』大提琴的形體比手風琴『大很多』,但是手風琴的發聲原理使它的『衝擊感』比大提琴強。這下子大提琴變成在『左』邊,手風琴在『右』邊,兩者製造的音場空間當然還是與前兩首音樂完全一樣。

就純音樂的立場,我當然強烈推薦這一張唱片,為的是奧芬巴哈這首大提琴二重奏:實在太好聽了!處處充滿慧黠與幽默的美妙旋律,正是莫札特活在該時代應有的面貌。若喜歡莫札特,不能不試試奧芬巴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