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378頁 123115110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78 條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總目錄》

    我的音響器材與『音場方法論』之音響調整: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20#post712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22#post7122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625#post33625

    從古典音樂唱片談音響的『音質』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004#post13004

    『音色的正確性』之音響考量: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085#post54085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301#post54301
    古典音樂欣賞的『音色藝術』領域: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622#post67622
    『音色藝術』:人聲的欣賞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130#post68130

    超低頻的測試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460#post4246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498#post4249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824#post42824

    從音樂與音響感受到的『神聖空間』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726#post972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729#post9729
    小補充:音響的大場面與小場面之對比能力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137#post11137

    從進階級的愛樂與發燒角度談論『好聽』與『難聽』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163#post18163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74#post47174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030#post48030

    『平行式處理』眼光下的音樂與音響視野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311#post23311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738#post48738

    從音響科學的『動態對比』談音樂欣賞的『劇情高潮』,兼談皮爾奈的音樂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772#post64772
    測試音響系統的『動態對比』之錄音藝術鑑識法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910#post64910

    《科學與人文》走向深刻藝文心靈所必需的科學精神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553#post51553
    【完整版】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21/427753.html
    真正科學理性地玩音響,音樂素養一定會提高。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821#post62821

    國寶級陶藝家孫超先生的音樂音響與文化之旅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69#post1016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393#post16393

    完全沒有玩音響的初哥,對『什麼改善』最敏感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950#post57950

    『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之簡單入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846#post66846

    我個人主觀上最偏好的新天新地之音響系統相關分享: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963#post52963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167#post53167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有些連結不在本討論串: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在音響發燒友的音樂與音響體驗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442#post54442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一:MY-HIEND 音響發燒友 twc 家訪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656&page=4
    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14/322818.html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二:MY-HIEND 發燒友 michaelwmwang 家訪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691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三:第二次 michaelwmwang 家訪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254#post29254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四:雅韻音響 musk 之永無止境的 Hi-End 追尋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1039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五:聆聽 throne 家訪中的均衡與音色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1054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六:從音悅店訪分享耳機與耳擴之體驗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709#post27709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七:《現代音響》與唱片錄音藝術的對話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300#post3030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856#post3085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494#post31494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八:追求HI-FI性能的『超低針壓』密技(理論篇)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638#post4763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71#post47171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九:新竹 rendzaw 店訪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十:聆聽 scs 的十萬元內超值組合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1573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檢驗wecare的『絕對VTA』密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431#post63431

    remo派 CD唱片拋光密技之錄音藝術的鑑識心得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334#post44334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205#post56205
    電磁波的問題: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986#post5498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554#post55554
    把MD DECK好好翻修一下(包括『金ㄚ水』)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574#post57574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847#post60847

    LP 的 OOPS 反相位接法密技之錄音藝術的鑑識心得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876#post49876

    碳纖維墊材之錄音藝術的鑑識心得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438#post51438


    音響科學的客觀性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107#post44107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384#post47384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435#post47435

    聲譜圖(Spectrogram)與錄音藝術的客觀實證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010#post3201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284#post32284

    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062#post66062

    音響的『價格門檻』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212#post9212
    音響價格的另類看法: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286#post58286

    『錄音』與『現場』: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577#post66577

    有沒有可能同時挖掘常見古典音樂唱片的不佳錄音之優點、又能同時兼具我所推薦較佳錄音的優點?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183#post31183

    LP 的學習歷程

    起步: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24#post40124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206#post4220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386#post4238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417#post44417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71#post47171
    『超級便宜』的LP系統: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862#post57862
    針壓、抗滑、VTA、AB點: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042#post61042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622#post63622

    LP 與 CD 的『聽覺心理』差異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887#post47887

    LP 與 CD 之進階比較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499#post54499

    LP 的唱片錄音水準與演奏水準: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776#post4977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688#post5068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069#post5306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798#post5379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489#post5848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262#post60262

    Erato 唱片之 CD 與 LP 簡單比較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155#post55155


    音響器材分享

    Esprit、Ortofon 與其他線材心得分享: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687#post21687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69#post1016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89#post1018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240#post5224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723#post56723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97#post60197

    電腦訊源,usb dac: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733#post31733

    耳機與耳擴: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849#post25849

    調音器材:魔鬼魚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785#post7785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781#post24781

    『威爾剛』RendistoR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848#post1684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193#post18193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119#post50119

    中了碳纖維的毒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7107#post47107

    『掛掉的雷射頭(CDM4)』與『修復的雷射頭CDM4』之聲音差別極大: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544#post62544


    唱片錄音水準的討論

    1、黑教堂: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726#post22726

    2、EMI FRANCE 梅耶大全集: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319#post2331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648#post23648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3923#post23923

    3、Tosi新天新地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6392#post26392

    4、Honegger(1892-1955) 的《火刑台上的貞德》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586#post29586

    5、Solstics/Fy: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499#post31499

    6、Timpani: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319#post49319


    7、蕾菲布: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671#post34671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759#post34759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047#post35047

    8、Inger Sodergren: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9482#post59482

    9、Philips 的錄音特性: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776#post48776

    10、『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8424#post68424


    小提琴錄音藝術的探討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4194#post24194

    鋼琴錄音藝術的探討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566#post3156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575#post31575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1684#post31684

    木管:長笛與單簧管的音色對比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2447#post42447


    音樂欣賞相關:

    1、走向古典音樂中的精緻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610#post4561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777#post45777

    從音響密技到音樂本身的感動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406#post45406

    2、Jean-Claude Casadesus 指揮 Orchestre National de Lille: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667#post65667


    3、JAZZ也應抱著ART OF THE MOMENT的態度來聽 == by bluelounge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791#post20791

    4、JAZZ的精彩分享: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0799#post50799

    (待增補)

  2.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 之一 之二

    大家好:拗不過 musk 的勸誘再加上小葉的熱忱,厚著臉皮再戰討論區江湖了。第一次上來發言,敬請指教!

    雖然這系列文章是談音響調整,但是調整的目的是促進音樂欣賞,而且個人只懂古典音樂;所以就把這些文章先放在這裡了。

    我的文章一向落落落落.....長,如果讀得下去,還請不吝指教!

    =============================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之一:《前言》

      本來,我聽音樂一向不花腦筋在音響重播上;不是我認為音響不重要,而是在有限時間與有限金錢下,選擇三十年來花上三百餘萬買唱片與樂譜,卻只花不到一兩萬元在音響器材。在當時,台灣古典音樂界中的主流意見,往往極端偏重『線條』而輕忽『色彩』,結果我這種最容易造成過度偏好線條而對色彩無知的聆樂方式,完全沒有得到自我批判的機會。使用幾千萬元的音響系統、甚至花大錢飛到柏林音樂廳聽現場,這些人對音樂『線條』的美感經驗,與我這種只使用幾千元手提音響與樂譜來專注聆樂的人,幾乎是沒有多大差別的。所以當年我還能成為專欄樂評、在連線bbs建立紅極一時的古典音樂討論區......只因為當時的古典音樂環境只偏重『線條』的喜好。

      隨著發現古典音樂欣賞經驗嚴重陷入瓶頸(『當時』再也找不到心動的音樂了!),開始嘗試透過音響科學的重播想找回那一份深刻的感動。運氣非常好的,一開始就找到了超級音響高手──菲爾音響醫院的羅啟良先生,第一套音響就是『不修飾音色』的鑑聽式音響系統,從而得到初步的音響快感,開啟了玩音響的科學歷程。


    (最早期的音響調整)

      再來就是遇到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開啟正確錄音的藝術體驗與深厚文化基礎的演奏技巧,從而發現幾十年來輕忽法國演奏家與法國古典音樂的嚴重缺陷,因而重新找到古典音樂的熱情。這次的熱情,開始『線條』與『色彩』並重的藝術欣賞,從而使音響科學的調整成為經歷全新音樂美感的基礎。於是,一頭栽進音響科學的認識與學習,加強自己對音樂色彩的掌握能力。


    (目前的音響調整)

      於是發現自己的聆樂體驗有了巨大的轉變:過度重視『線條』,很快地就過度重視音樂的『劇情』:這首音樂說出了什麼故事?有沒有深刻的思想哲學?這樣子不是不好,只是在習慣於聖俗二分的東方修行主義社會,這種態度徹底扭曲了古典音樂欣賞這件單純的事:因為它是聖的,明明沒興趣的人也要偽稱他也在聽很有水準的古典音樂;因為它是聖的,所以即使只是當背景音樂放鬆一下的時候,也要去追星式地崇拜福特萬格勒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於是,找不到真的可以放輕鬆聽的古典音樂時,便很容易陷溺進古怪的貝多芬詮釋;正因為這些古怪演奏恰好毀掉貝多芬的嚴肅,順理成章地可以當成輕鬆聽的背景音樂了。問題是:為什麼一開始就選了最不能輕鬆聽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啊?難道沒有可以輕鬆聽的其他古典音樂了嗎?

      就這樣,真正能鬆弛身心如精靈般的皮爾奈(Gabriel Pierne, 1863-1937)之音樂沒有人知道,亂七八糟惡搞的貝多芬詮釋變成『輕鬆聽』的範本到是一大堆。連放鬆一下都得偽裝有如貝多芬般偉大,聽古典音樂的人實在太可憐、也太自虐了。

      西方文化有一種對抗聖俗二分的價值觀:他們不認為只有追求成聖之道才能上天堂,至少在基督教的神學立場上,凡是在現實事務上盡善盡美就是榮耀上帝的永生基督徒。所以清貧救難的聖人與認真專注科學、藝術.....甚至僅僅只是專注於修車挖礦的工人,在上帝眼中通通是價值觀平等的聖徒。於是,欣賞古典音樂可以很單純地詢問:『它是不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地好聽?』,只要在純粹的『好聽』上做得盡善盡美,就是最有意義的音樂欣賞。

      為了得到這種『純粹音樂上的好聽』,我開始了音響科學之路,也開啟了對音樂色彩的認識。


    (音響調整階段之一)

      做為開啟音樂色彩體驗的音響工具,在我這種立場下當然必需是客觀的鑑聽工具。很多人談論音響傾向把音響當成美感目的,所以產生各種音響美學;這當然有他們的意義,但完全不是我的討論範圍。我談論音響只有一個目的:唱片中有非常多訊息,能讓我聽到最多量唱片訊息的音響,就是我要的音響工具。同樣的,唱片錄音誰好誰壞我也不知道,我重視的只有可以讓我聽到最多量音樂演奏訊息的錄音(或唱片),就是好錄音(好唱片)。

      音樂、唱片或音響好不好聽,當然是很主觀的;但是音樂、唱片或音響有沒有最多量的訊息,這就客觀無比了;從而使音響回歸一種聲音播放的科學,不再是個人主觀的好惡。當然了,這種科學是為了『認識音樂中的色彩』而服務的,有可能音響本身發出的音質『不好聽』,但是表現的音樂色彩卻非常精準,這在我的定義就是『音樂好聽且音響正確』。在這種一致標準下,音響科學不再以價格成為唯一標準,而是以『音響正確(能重播出最多的音樂訊息)』為重要指標。

      音樂的『好聽』,在於吸收到多少它本身的訊息;音響的『好聽』,卻可能是拋棄音樂訊息再加減調味後的聲音效果。因為我不是玩音響的人,而是打算透過音響獲得更多音樂的聆樂者,所以我說的『好聽』一定是指音樂(或唱片)。在我的體驗中,只要三萬元左右,就可以走向『音響正確而讓音樂更好聽』之路,從而在適當工具的基礎下認識到音樂的色彩之美。這個最低的價格門檻,應該對愛樂者不算是太大的負擔。


    (音響調整階段之二)

      在特殊的情況下,的確可能發生音樂的訊息越少、越容易覺得好聽的現象。但是古典音樂這種老舊事物之所以值得現代人不斷追尋,正因為它的音樂訊息量是非常大;因此音樂訊息不足反而覺得好聽的現象,應該要視為自己的音樂素養需要被挑戰的起點。我個人有一個非常深切的體認:很早就知道貝多芬的《漢馬克拉維》第29號鋼琴奏鳴曲有多難了,尤其是第四樂章超難度的『四』聲部賦格曲根本無法想像能有鋼琴家可以正確演奏出來!當時遇到《古典音樂雜誌》的許多音樂同好,大家都熱愛吉利爾斯的貝多芬後期鋼琴奏鳴曲錄音;但我指出面對這個最困難的樂章,吉利爾斯明顯只突出『兩個聲部』,避免技巧不足卻硬塞四個聲部反而混亂不堪的下場。當時大家都同意這個現象,卻默認了這是無法解決的困難。結果到了我最近認識新天新地唱片行後,才發現法國鋼琴演奏家對這個問題明顯駕輕就熟,好幾個鋼琴家都有成功營造四聲部的能力:EL BACHA、海德席克、蕾菲布....如果當時我追根究底詢問真正的四聲部能力,或許就可以提早二十年了解法國古典音樂的優點,從而提早體會音樂色彩的藝術旨趣了。

      只要能同時掌握更多音樂訊息,就可以越有利於增加音樂欣賞旨趣,尤其是音樂色彩的藝術價值;從而擴及音樂真正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視野。


    (音響調整階段之三)

      於是,這系列文章出現了;記載一個完全從音樂欣賞角度的愛樂者,如何把音響科學客觀化成為最佳協助音樂欣賞之工具的歷程。這個歷程之所以有意義,不在於音響上的享受,而在於音樂欣賞能力全面的轉變。因此這是一條愛樂之路,等著更多愛樂者共同來追尋!


    (END)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二)從『現場』談『音場』的音樂意義

      透過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啟迪,我開始重視錄音的藝術,隨及開始重視音響的科學水準;結果是對『音色』的敏感度與記憶運思能力大大提升,一下子就開啟了很多重新審視古典音樂的新世界。

      2006年在台灣的國家音樂廳聆聽了鄭明勳與德勒斯登樂團布拉姆斯,這是台灣極為罕見的未經炒作且演奏家不混的至高水準。除了音樂之外,讓我更確認了音響科學有助於音樂素養的思考;相對的,音樂素養當然也直接關聯音響科學的水準。於是,兩者對話最後,產生一個走向客觀化的音響調整方法,從而使音樂美感的經驗更加豐富起來。

    一、從『現場』談音響的科學:

      很多人說音響不能重現現場,這句話只對了一部份;如果再接著說音響不能獲得現場的感覺,那就很可能犯了嚴重錯誤;如果說音響與現場完全不相干,那就可以篤定是徹底錯誤的反科學之音響觀念了。音響當然不等於現場,但是無論音響或現場都『只是』為了達到音樂美感而工具;目的既然相同,當然一定可以相互辯證而提高音樂美感的建立。

      這次聽鄭明勳與德勒斯登,該樂團的水準夠高、演奏不混、音質音色的表現一致而不混亂,於是成為一個穩定的音源,可以進行夠水準的音響科學之觀察。

      我首先坐在三樓面向舞台最左邊的位置。在該位置感受到的『音場』:小提琴聲的定位點就落在小提琴手的位置,中提琴也一樣,但是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定位點就明顯偏移原始位置而落在偏左邊。不過,左右定位雖然不準,但是前後深度定位卻是蠻準的。這說明了對音響科學來說,『深度定位』是還原現場感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二、從『音場』鑑聽到『音質』:

      下半場,我改坐到三樓正中央貴賓室包廂旁邊重新感受。結果發現整個音場完全開闊起來,左右定位馬上正確無比,前後深度定位當然也一樣準確。但是,這種情況會出現很精準、嚴苛的『鑑聽取向』。

      在現場聽小提琴合奏明顯發現:如果小提琴合奏水準極高,會出現一種和諧共鳴的整體美聲(自由傾聽部落格網友wayferer稱為一種『緻密而光輝的力道』,也就是《交響情人夢》中所謂的『合奏的精髓在調和』),那麼小提琴發聲將會混合成一片整體色塊,無法分辨單隻小提琴的定位。如果合奏不夠整體和諧,全體小提琴就會各自獨立發聲甚至聽出來自不同定位點。也就是說,小提琴一個個分明,反而是樂團表現太爛的結果;或者是多隻麥克風混音時,錄音工程師無法理解合奏精髓而錯誤混音的結果。

      要鑑聽出這種小提琴合奏的現象,只有在三樓正中央才能清楚鑑聽,在三樓左邊明顯無法清楚區辨。

      再者,小提琴本身合奏產生的『音質』:如果坐在三樓左邊聆聽,可能因為聲音經過太多重的反射,不管合奏地成不成功,通通都很好聽。但是坐在三樓中央這種嚴苛的鑑聽位置,合奏失敗就變得難聽;合奏成功,就出現可通天堂的天籟。當天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可能在指揮的音色考量下,第一小提琴出現的是比較粗糙的合奏音色,展現了上述現象。而最令人感動的第二樂章慢板,出現『第二小提琴』聲部獨奏主旋律時,不知何故出現了當天最美麗最精彩的小提琴合奏音色,如黃金般的光輝硬是把我在任何千萬音響系統聽到的法國樂團正確錄音通通打趴下去!

    三、音響科學的『相對』與『絕對』:

      科學是談『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要讓音響完全重現現場當然絕對不可能,但是,要把音響調整成如上述現場經驗一樣:無論聆聽位置在何處都要有完整的深度感、左右定位不可能任何位置都完美無缺、成功的合奏會是一片音色塊狀而不是粒粒分明、皇帝位具有精確的鑑聽取向......那麼,這種音響系統就可以獲得別種音響系統所沒有的『相對之現場感』,讓唱片聆聽可以獲得如臨現場的滿足。

      這種『如臨現場』,不是為了要『像現場一樣』這種絕對的客觀;而是要『聽到』只有在現場才容易聽到的音樂訊息,這是一種相對的客觀。

      音響科學,應該可以植基在這種科學性的原則。事實上,我聽過那麼多套音響系統,無論價位高低,上到千萬系統小到我自己的三萬元系統,只要有上述特性並且播放正確錄音的唱片,通通可以獲得如臨現場的快感。差別只是越高價的正確音響系統越好聽、越像現場........相對的,如果沒有這種特性,再高價的系統,聽起來永遠是『好聽而不真實』,甚至完全喪失分辨演奏家技術水準的能力,當然就不可能得到多少音樂素養了。

      唱片製作是另一個問題。當天經驗美好的鄭明勳演奏之後,買下他一張唱片好好欣賞。不料,該唱片非常非常糟糕的錄音方式,基本上就是多麥克風加上後製混音亂修飾高低頻,結果完全聽不出鄭明勳有什麼美好的指揮功力....。

    四、暫時的結論:『音場方法論』

      林主惟先生曾經寫一篇詳細的文章討論音響的調整,方法是從音質的聆聽去調整。但是我以個人經驗打算走出一條不同的方向,是從『音場的聆聽』去調整。我的看法曾受到員林黃醫師的影響,他認為『音場正確,音響調整就正確了』。我演申出進一步的原則是:所有音響播放的問題,通通會表現在音場上。這個原則在我近幾年的音響調整、或者評價別人的音響系統,都有準確而快速的成效。

      這個意思絕對不是說音質不重要,而是說我們極難學會全面注意最多量的音樂訊息,那不如只專注一項訊息,才能成為有效的鑑聽工具。

      下篇文章先會以我第一套『三萬元』音響系統為例,呈現這種『音場方法論』來幫助音樂欣賞的提升。


    (END)

  3. #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三)『音場方法論』之音響調整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三)『音場方法論』之音響調整


    音場方法論之一:
    特定的錄音方式才能調整出正確的音場與音質


      重視音場的音響玩家非常多,但是非常可惜的,大多數都被『唱片本身』迷惑了。無論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甚至得獎推薦的公認錄音發燒的唱片,絕大多都是『多隻麥克風再後製混音』的唱片。這種唱片使用很多隻麥克風收錄音樂廳或錄音室室的多種聲音,再透過混音技術決定發音位置的左、中、右、前、後;甚至可以主動加入人工製造的殘響,讓明明狹小的錄音室照樣可以『誤以為』是在大教堂錄音。

      這種唱片本身的價值好壞在此不論,客觀的事實是:這種唱片非常難調整出正確的音場。理由很簡單:錄音本身沒有錄下音場,而是由後製混音製造出來的。聲音在音場中變化萬千,怎麼可能用人工模擬而不會偏差?其實有非常簡單的判準:混音音場的唱片,樂器的發聲是『慧星式』的,也就是你會聽出樂器『向後』發射出長長的一串殘響餘韻;這種違反自然發聲原理的感覺,直接造成聽感上『不夠自然』的結果。

      相對的是使用『最少隻麥克風且極力減少後製』的唱片,例如很多MONO唱片與法國國家廣播局(INA)的ORTF錄音,EMI FRANCE之許多唱片與新天新地唱片行的唱片皆屬此類。這種唱片極難錄製,但萬一錄製成功就會變成調整音響的最佳精品。聆聽這種唱片,樂器的發聲是『花香式』的,也就是你會聽出樂器『向前』迷漫著殘響迎面襲來;這種符合自然發聲原理的感覺,當然造成聽感上『比較自然』的結果。


    ●  ●  ●  ●

      讀者們就算不像我認識到法國音樂的價值而瘋狂收集唱片,至少也應該有不少人擁有卡拉絲在 EMI FRANCE 的《卡門》全曲,可以拿出來與DECCA、DG、CBS/SONY、RCA....比較看看。你會慢慢發現無論你主觀上喜歡那一種,客觀上都可以發現這種『慧星式』與『花香式』的巨大不同。

      『慧星式』的唱片,或許特定樂段你會發現樂器的定位層層分明;但是請注意後製錯亂的問題:現在音樂中長笛正在獨奏,OK,請先記住長笛出現的位置。過了兩分鐘後長笛變成伴奏,長笛被踢下舞台,從『前、中』位置踢到『後、左』位置,更慘的說不定會在後方到處亂跑定位混亂,因為後製混音時無法顧及非主角了。這種『輪流跑上中間舞台』的音場也許很多人喜歡,但是明顯不是一個真實的音場,當然無法用來調整音響。

      『花香式』唱片的優點,『不是』左右定位。因為左右定位會被前篇文章所謂的『合奏效果』錯亂掉,那是自然發音的正常現象;此外左右定位也會被錄音空間的左右反射音錯亂掉,那是我先前所謂『神聖空間』的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只談左右定位,『慧星式』的唱片說不定還遠遠贏過『花香式』的唱片。

      『花香式』唱片最大的優點,是『深度定位』。它保證樂器的前後相對位置是永遠一致的,因而伴隨著發聲方式的自然而得到許多音樂上的『調和感』。在我的『音場方法論』中,重點便在『深度定位』。同樣一套音響,深度定位最佳的調整方式,幾乎就是整體聲音最佳的調整方式。所以,當調整出『深度定位』之後,重新播放卡拉絲在 EMI FRANCE的《卡門》之第三軌《頑童進行曲》:頑童的歌聲從舞台『右後』遠處隨著音樂進行、逐漸走向『左前』,再一字排開佔滿了整片舞台。更有趣的判準是,第二張CD的《算命三重唱》。『深度定位』失敗的音響系統聽起來會是兩個女聲分別位於極右與極左(我的汽車音響系統就是這麼慘.....)。正確的音場應該是:第一個女聲在中間略偏右的後方遠處,第二個女聲在中間偏左的近處,而卡拉絲在中間最近處(似乎有左右走動?)。

      所以,只有特定的錄音方式才能調整出正確的音場與音質,這導致我採用深度定位最佳的唱片來調整音響,這是TIMPANI所出版的皮爾奈之《西達莉絲與小牧神》,得到了2001年坎城唱片大展的最佳管弦樂錄音與年度唱片。




    音場方法論之二:
    合格的深度定位與左右定位


      音響調整的第一要務是喇叭的擺位,除非你的空間連兩坪都不到,否則任何糟糕的空間都可以使用有效的喇叭擺位調整來得到合理的深度定位。當然了,如果音響系統是誇張的修飾美聲取向,就算千萬音響千萬視聽室,也有可能完全得不到正確的深度定位。常見的錯誤是:音場有極佳的深度,但是所有的樂器被壓扁在同一個深度空間,而沒有『深度層層分明』的效果。

      或許使用後製良好的『慧星式』唱片可以得到『深度層層分明』的效果,但是很多討厭音響的人都指出,現場聽起來才沒有那麼歷歷分明。其實他們是感受到『音場不自然』,而不是討厭歷歷分明。使用特定的ORTF錄音再加上成功的深度定位調整,合奏時會融合成一片而非後製的歷歷分明,獨奏時各個樂器透明地表現自己的特色而歷歷分明,這種最自然的音場聽感,是不會讓『不玩音響的音樂愛好者』討厭的。


    ●  ●  ●  ●

      於是,請播放這張《西達莉絲與小牧神》,跳到第十四曲。

      第14曲成為關鍵是因為它是非常可怕的照妖鏡。本唱片是雙麥克風ORTF錄音,以左聲道來說,它不只錄進了『右邊樂器』從『右邊』而來的聲音,還錄進了樂器聲撞到側牆而反射到左麥克風的聲音;對這隻左麥克風來說,這個反射音是從『左』邊而來的。那好了,如果擺位不當,樂器的位置會一下子從左邊來、一下子從右邊來.....。

      更嚴重的是,反射音是『選擇頻率』的,也就是某些頻率反射音強、某些頻率差。所以就第14曲而論,一開始第一隻木管的中高音旋律,任何起碼的系統都會定位在靠近中間的位置;但是一演奏到低音域,左牆的反射音大增,樂器就會突然跑到左邊了。正確的調整下,它應該出現在『中間偏左』的『遠』處,而演奏到低音域時會偏左是很正常的。

      再來的第二隻木管,它的定位是在第一隻木管的『前方』之『近』處。演奏的旋律與第一隻木管一樣,而兩者的前後深度關係從頭到尾都必需一致。

      再來的第三隻木管,是在第一隻與第二隻的『右』邊,而且應該是在中央偏『右』的『近』處。

      最後是雙簧管,當然一定在極右邊,定位在『遠』處。

      上述的左、右、前、後定位關係都準了,可以再用兩首曲子確認:回到第四曲,剛開始應和小號的應該是『長笛』的極高音域,定位在中央偏『左』處。再來變大聲時,極高音是『短笛』,定位在『更左邊』。

      這時立刻轉到第七曲,第七曲一開始的主旋律之高音就是短笛,你會發現其定位與第四曲的短笛應該在完全相同的位置。短笛主奏時以低音管進行對位旋律的伴奏,再來是長笛主奏而由豎笛以對位旋律來應和;這時你會發現長笛的位置與第四曲一開始的極高音長笛是一樣的,而豎笛在中間左右。於是,快轉到3:00,這時開始了最美麗的豎琴與獨奏大提琴的伴奏,再加上豎笛令人陶醉的主旋律;這時會發現豎笛的定位與剛開始擔任位旋律時是一樣的。


    ●  ●  ●  ●

      讀者看到這裡,應該能理解這種合格的深度定位與左右定位之自然特性。你會發現在任何曲目與時間點上,樂器的位置無論是獨奏還是伴奏都是差不多固定的,只有強調合奏效果與獨奏效果時,才會因應著錄音空間的特性而『自然地』改變定位。這都是符合正常的音樂廳現場之真實感受,才足以讓音響流洩出最自然的音樂。

      我得承認,能到達這麼嚴苛標準,的確需要比較昂貴的音響投資(至少約二十萬左右)。便宜的音響當然也可以得到自然的聲音,只是必需妥協而己。從我個人的『音場方法論』來說,深度定位絕對不能妥協,一但妥協就永遠聽不到ORTF的優點,等於永遠放棄了自然聲音的可能。而且,只要三萬元的音響系統,就可以讓深度定位達到極高水準,而能讓我聽到唱片最多量的訊息,並能欣賞音色藝術之美;這意謂著深度定位正確,該音響系統的音色表現就極大化了。這麼多優點的情況下,妥協深度定位實在太可惜了。

      左右定位則可以妥協,那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事實,跟聆聽空間的好壞也有很大關係,有時是無法強求的。

    喇叭的擺位:

      好,現在開始播放這張唱片,進行喇叭的擺位。

      首先,使用音響玩家所謂的『三三一』擺位,把聆聽空間大約估算成一個長方形,長邊三等分,寬邊三等分,把喇叭放在前三分之一線的交叉處,聆聽位置在後三分之一線的正中間。(圖形請用GOOGLE搜尋,很容易看到)。

      先完全不管左右定位,只管深度定位。如果深度定位錯亂,分不清前後相對關係;這時請把左右喇叭向內轉(所謂的toe-in)45度以上,讓兩隻喇叭正向投射線交叉在聆聽位置之『前方』一公尺以上。這是我在貝多芬講座現場讓喇叭出現深度定位的方法,音響迷稱之為『螺孔擺位法』,專門處理不良的聆聽空間或是音樂訊號不良的音響系統。如果連這樣子都無法改善深度定位,那,只好放棄或另請高明。

      好,現在己經有起碼的深度定位;開始把喇叭左右拉開,慢慢找到『不失去深度定位的前提下,左右定位比較正確』的位置,應該會嘗試試非常多次。感謝上帝我們用的是CD而不是LP,否則LP早就刮壞了。

      好的,現在最佳的左右位置也大約找到了,開始前後調整喇叭的位置。這部份影響比較大的是音質與動態,而不純然是音場與定位,等我下一篇文章再詳述。

      先說明成果:



      這面這張照片展現我第一次調整音響系統的成果,使用的是上一篇文章談到的『三萬元音響』。其中喇叭有兩對,一對是讓音響玩家來調整而得到的擺位,是後面近乎貼牆的擺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 ORTOFON 105 實在太小而超低頻不足,貼牆可以增加高中低頻的音質平衡,結果音場變成前述的『所有的樂器被壓扁在同一個深度空間,而沒有『深度層層分明』的效果』。優點是放什麼唱片都很順耳,缺點就是完全失去唱片的鑑聽力,什麼錄音方式聽起來都差不多。對於希望音響可以增進音樂欣賞能力的我們,這是完全錯誤的擺位。當然了,如果音樂只是當成背景的輕鬆聲音,這種擺位也算不錯。

      放在前方而 toe-in 極大的喇叭,就是我個人依據『音場方法論』而得到的擺位。聽起來當然沒有前者這麼輕鬆怡人,但是唱片的鑑聽力驚人無比!請大家閱讀我一系列『音、樂分立』文章,百分之99都是使用這套音響寫出來的。換句話說,提升音樂的欣賞能力,增進音色藝術的旨趣,辨認演奏家細微的技巧特色,快速聽出唱片的錄音技術,用這樣的一套三萬元音響就很足夠了。

      再一次提醒的是,這種擺位的成功當然與音響本身的特性有絕對的關係;如果音響特性不合,當然不可能得到同樣的效果。還有,在此階段,左右定位當然不可能完美,只有深度定位是正確的;直到第三次調整,才找到良好的左右定位。這些都在後文交待。

      下篇文章再談更多的喇叭擺位心得分享。

    (END)

    註:三萬元的音響系統約略如下:

    CD唱盤:PHILIPS CD740(二手價不到2000元),請菲爾音響醫院的羅啟良先生強力改裝4000元。
    訊號線:1000元 電子材料行亂買的。
    KENWOOD 8881V AV擴大機:同等級日系擴大機,二手價約在3000元到6000元。
    喇叭線:電子材料行買的最粗最多蕊之喇叭線,六公尺1500元,自行加四個香蕉插300元。
    主喇叭:ORTOFON 105,15000元。
    從擴大機的喇叭輸出,用最便宜的喇叭線,連接到重低音的hi-input。
    重低音:KLH ASW10(4500元)或任何同等級重低音。

    以上大約在三萬元上下。


    (end)

  4. #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從古典音樂唱片談音響的『音質』

    從古典音樂唱片談音響的『音質』

      談到音響的『音質』總是很多不同走向,但是從欣賞古典音樂的音色藝術之立場,如果音響的音質走向是『彰顯特色』而不是『純粹中性』的話,很容易聽不出演奏家的音色營造水準,甚至聽不出作曲家的音色內涵。例如說莫札特的《安魂曲》,我一直到現在升級成PEL KANTOR 頂級喇叭,並且加上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的唱片,才知道莫札特不只彰顯木管與銅管的音色,甚至還強調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不同的和聲色彩。這些內容,以前不重視音響、也不重視音色藝術時,根本就不知道。

    現在的音響系統是:
    房間大小為:509公分 x 309 x 290,約 5 坪左右。
    羅啟良改裝的 PHILIPS CD630 ==> ORTOFON 8NX 訊號線 ==> 羅啟良改裝的 NAKAMICHI TA-? 綜合擴大機 ==> ESPRIT STRUCTURE 1 喇叭線 ==> PEL Kantor 喇叭。
    LP 系統為 DENON DP-55K 直驅唱盤, Sumiko 不知型號唱臂,ORTOFON NIGHT CLUB E DJ MM 唱頭。以 ORTOFON 6NX 線連到 NAKAMICHI TA-? 綜合擴大機的 MM 檔,此部份己經被羅老大改成正宗羅啟良版MM放大器。
    電源處理器為魔鬼魚:ESPRIT MANTA。

    上述的莫札特安魂曲唱片為新天新地所賣的:http://www.arkivmusic.com/classical/...lbum_id=141952


      例如 philips 的錄音(尤其是那些二手價很高的的經典錄音如葛魯米歐)就是標準的『彰顯特色』之音響理念,利用純粹中性的喇叭就可以輕易聽出這唱片『利用不平整的頻率EQ』進行後製,才會產生所謂音樂性較好的『錯覺』。相對的,EMI FRANCE 比較傾向純粹中性,大DECCA、MERCURY也是(但它們有另一種音場問題,先前說過很多了)。CBS 與 RCA 則是中頻加料,很明顯是中頻加 ECHO 再修飾EQ,於是頻率響應是平直的,但是中頻卻有『不正常的音質厚度』。

      只有純粹中性的音響才能保證『絕對的動態層次』,不但不壓縮動態,而且讓『不壓縮動態』的唱片錄音展現真實如臨現場的音樂感動,從而得到真正的音色藝術旨趣。

      第一張專殺不夠中性的音響之唱片是:葛休侯《杜普雷管風琴作品》FYCD 020 1975年之錄音:

    這張唱片在我玩MYAV幾年來『極少系統』能通過(員林黃醫師家是首度通過的),其他無論幾百萬音響通通無法通過。而我現在的 PEL KANTOR 當然輕輕鬆鬆通過,就算是使用一台二手三仟元的 CEC AMP22 超爛擴大機照樣通過。這說明了純粹中性最重要的環節優先是『喇叭』,它決定了一切。

      上述這張唱片全面檢驗高、中、低頻是否不夠中性,任何一處不夠中性,第五曲最後就會難聽甚至破音。通過後也不能高興,因為說不定你系統是『全面壓縮動態』,全部頻響通通壓,那這一張就可以表面上通過而不易分辨好壞,於是還有下列檢驗。

      再來是 SPIETH 演奏庫普蘭大鍵琴:

    這張唱片直接專殺高頻動態是否被壓縮,上述『全面壓縮動態』系統會出包。

      以上的唱片都專殺喇叭,出包後可以合理假設是喇叭的原因。

      再來是 TIMPANI 皮爾奈管弦樂集:


      它可以用來全頻段檢驗,但是那是太難的音響調校功力;建議先用它檢驗『超低頻』的動態。不過這張唱片是全面性通殺,連線材不當都可能出包,要憑經驗去判斷是那個環節出包。而檢驗中頻有『不正常的音質厚度』的 CBS、RCA,用這張唱片最好殺了。

      最後,真正、徹底、最誇張地完全不壓縮動態的錄音是 INA 的國立里昂管弦樂團史集:


      光憑 1999 錄音的拉威爾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就可以讓全部低頻有限的喇叭通通完蛋了。

      誠如我討論『音場』時最重視『深度層次』,同樣的我討論『音質』時也最重視『動態層次』;因為要談音質,太容易被個人主觀所污染;更何況如小提琴,很多時候本來就應該要有難聽的破裂金屬聲,硬修飾掉的音響,音色絕對不可能正確,當然無助於音樂中音色藝術的欣賞了。SOLSTICE 的 TOSI 之小提琴唱片,很多時候『應該』要有『難聽的磨弦聲』,這種難聽的聲音決定你到底有沒有聽出他對拉威爾小提琴奏鳴曲的深刻理解,只怕很多人聽不到;這是音響的音質修飾問題所害。

      所以,動態層次不正確,音質就難以客觀討論了;當然這是個人喜好,不過若想要透過音響來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尤其是音色藝術的旨趣,那當然音質是否正確就會非常非常重要。

      因此,就一個己經是進階級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不是入門者!)來說,如果期待音響不會破壞音樂素養,而是提升音樂素養;那麼音響系統通不過這些動態殺手唱片,應該要考慮音響設備的提升。當然了,這得『量力而為』。幸好,先前的三萬元系統不至於在這個要求上表現太差,拿這類動態殺手級的唱片比較,很多百萬系統甚至比不上以上述三萬元系統升級後的五萬元級音響系統。這當然不能說五萬元可以電掉百萬元,而是說,從音色藝術的古典音樂欣賞而言,選擇合適的中性音響系統,才能幫助自己的古典音樂素養。

    (END)

  5. #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種唱片本身的價值好壞在此不論,客觀的事實是:這種唱片非常難調整出正確的音場。理由很簡單:錄音本身沒有錄下音場,而是由後製混音製造出來的。聲音在音場中變化萬千,怎麼可能用人工模擬而不會偏差?其實有非常簡單的判準:混音音場的唱片,樂器的發聲是『慧星式』的,也就是你會聽出樂器『向後』發射出長長的一串殘響餘韻;這種違反自然發聲原理的感覺,直接造成聽感上『不夠自然』的結果。

      相對的是使用『最少隻麥克風且極力減少後製』的唱片,例如很多MONO唱片與法國國家廣播局(INA)的ORTF錄音,EMI FRANCE之許多唱片與新天新地唱片行的唱片皆屬此類。這種唱片極難錄製,但萬一錄製成功就會變成調整音響的最佳精品。聆聽這種唱片,樂器的發聲是『花香式』的,也就是你會聽出樂器『向前』迷漫著殘響迎面襲來;這種符合自然發聲原理的感覺,當然造成聽感上『比較自然』的結果。
    現在使用比較高級一些的音響系統,真是覺得上述音場的感覺是非常明顯的。

    『慧星式音場』的唱片,任何一個樂器的定位或許很精準,但是,會強感受到該樂器的聲音被一個四面牆框在發聲點四周,聲音無法迷漫到左右而至整個空間。

    相對的『花香式音場』的唱片,樂器在發聲點定位後,聲音是充滿在整個空間,不會有被框住的感覺。

    這可能說明了某種錄音方式(例如後製混音),是完全無法避免對聲音造成的不自然感受。

    前幾天跟朋友們一起欣賞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本來只是想聽音樂與詮釋,結果馬上聽出音響暴露了唱片本身的問題:


    1937 福特萬格勒二戰前的貝多芬第九,錄音頻寬、雜訊當然極差!但是音場是自然的,還是很容易聽出福特萬格勒的詮釋。


    1942 福佬有名的二戰時期版本,出版唱片廠牌很多,但是轉錄往往都有壓縮動態而讓聲音不夠自然的問題。在此我當然是推薦 ARCHIPEL 版,轉錄極佳!聲音自然的程度,連在場的月童(myav的陳韻琳啦!)都覺得遠比 196x 之 華爾特、克倫貝勒與 197x 之貝姆的『音響效果』還要好很多很多。


    很著名的黑色貝九,但是錄音品質實在太爛。

    沒有圖片....1951的拜魯特 EMI Reference,後製轉錄最爛的範例,MONO錄音居然可以搞出個『彗星式音場』,小提琴在左,卻是被四面牆擋住完全沒有迷漫在整個音場。能有這麼爛的轉錄真的是服了.....

    其實以聲音本身的自然程度,即使是 1937 頻寛嚴重不足的爛錄音,都可以得到比1980以後DDD錄音更自然的音場。其實,很多發燒錄音,音響不正確時聽起來的確很發燒,音響一但正確,聽起來簡直比 1937 的爛錄音還要更不自然。有趣了!這麼明顯的情況,放在音響調整又是什麼問題?

    如果錄音(唱片)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還能調整出正確的音響嗎?

  6. #6
    註冊日期
    2007-05-15
    文章
    1,771
    Thanks
    946
    Thanked 136 Times in 96 Posts

    預設

    音場定位真是受益良多...

  7. #7
    註冊日期
    2007-05-19
    文章
    963
    Thanks
    341
    Thanked 232 Times in 78 Posts

    預設

    依我之見
    當然能不失真是最好
    但是天價的器材依然會失真啊!
    所以花費如此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是為何?
    我想足夠的傳真即可
    充分的傳神更重要
    能發出令人感動的音樂的器材就是好器材!!
    黑膠和管機不死而重生
    不是沒來由的

    前文所言單聲道音樂的數位轉錄失真
    通常在類比系統播放時是好非常多的
    有心聽早期錄音聽黑膠還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8. #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多謝 sp007 兄台的支持,還請多多分享相關的聆樂心得....:):)

    謝謝 lyyoung 兄台的意見,不過,我的看法跟您『前提一樣,結論差很多』...

    mono錄音,甚至更早的 sp出版之錄音,錄音工具的特性不像現在那麼hi-fi,使用 LP 當訊源當然會佔便宜。問題時在那個時代,RIAA曲線是『不統一』的,而且刻片機的角度、重撥的各種情況....通通不是『一般高手』能企及的,只有『專業高手』才能真正正確地重播。

    例如 SP,依我目前聆聽大概也只有 CASCAVELLE 的 Morin 先生之重播是正確的,因為我聆聽他製作的 TIMPANI 1932 妲黑(Darre) 與 CASCAVELLE 1934 瑪格麗特‧隆之丹第《法國山歌》交響曲,別說音樂生動活潑、連『低音大提琴』的旋律線與極低頻的轉折起伏都一清二楚!換句話說,這些sp遺產不是錄音不好,而是『沒有人懂得如何正確播放』,而且很可能全世界只有幾個人懂而己。

    同樣的,擁有mono LP很容易,擁有高明的 MONO LP 播放調整技術的人可能也很多,但是能正確播放『各家不同廠商』的MONO LP就非常非常困難了。與其如此,不如找到世上罕見的專業高手所轉錄的MONO LP 之 CD,才不會誤判 MONO 唱片中的演奏藝術與音樂水準....:)

    換句話說,其實我個人認為使用 LP 逼進音樂藝術是很危險的;因為LP實在太難講究『正確』,又太依賴『終極高手』。LP 族很喜歡說海費茲在用LP撥放才是『溫暖的』,可是,為什麼沒有 LP 族發現海費茲的《自然泛音》與《人工泛音》的技巧極差、難聽無比呢?『很有可能』,播放海費茲呈現出『溫暖的』,同時就修飾掉他演奏技術的缺失了。

    這造成我要評估 LP 裡的演奏藝術時,往往只敢找級極LP高手,否則很怕會誤判LP裡的演奏水準。

    當然了,以上完全是從一種進階級的古典音樂欣賞立場來論述,要求的是能直接聽出唱片中演奏的水準。如果只是玩音響或聽舒服的音樂,那使不使用LP就完全不在我討論的範圍內了.....

    我自己也有一套LP系統,是用來播放沒有CD出版只有LP出版的音樂遺產的...:)

  9. #9
    註冊日期
    2007-05-19
    文章
    963
    Thanks
    341
    Thanked 232 Times in 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多謝 sp007 兄台的支持,還請多多分享相關的聆樂心得....:):)

    謝謝 lyyoung 兄台的意見,不過,我的看法跟您『前提一樣,結論差很多』...

    mono錄音,甚至更早的 sp出版之錄音,錄音工具的特性不像現在那麼hi-fi,使用 LP 當訊源當然會佔便宜。問題時在那個時代,RIAA曲線是『不統一』的,而且刻片機的角度、重撥的各種情況....通通不是『一般高手』能企及的,只有『專業高手』才能真正正確地重播。

    例如 SP,依我目前聆聽大概也只有 CASCAVELLE 的 Morin 先生之重播是正確的,因為我聆聽他製作的 TIMPANI 1932 妲黑(Darre) 與 CASCAVELLE 1934 瑪格麗特‧隆之丹第《法國山歌》交響曲,別說音樂生動活潑、連『低音大提琴』的旋律線與極低頻的轉折起伏都一清二楚!換句話說,這些sp遺產不是錄音不好,而是『沒有人懂得如何正確播放』,而且很可能全世界只有幾個人懂而己。

    同樣的,擁有mono LP很容易,擁有高明的 MONO LP 播放調整技術的人可能也很多,但是能正確播放『各家不同廠商』的MONO LP就非常非常困難了。與其如此,不如找到世上罕見的專業高手所轉錄的MONO LP 之 CD,才不會誤判 MONO 唱片中的演奏藝術與音樂水準....:)

    換句話說,其實我個人認為使用 LP 逼進音樂藝術是很危險的;因為LP實在太難講究『正確』,又太依賴『終極高手』。LP 族很喜歡說海費茲在用LP撥放才是『溫暖的』,可是,為什麼沒有 LP 族發現海費茲的《自然泛音》與《人工泛音》的技巧極差、難聽無比呢?『很有可能』,播放海費茲呈現出『溫暖的』,同時就修飾掉他演奏技術的缺失了。

    這造成我要評估 LP 裡的演奏藝術時,往往只敢找級極LP高手,否則很怕會誤判LP裡的演奏水準。

    當然了,以上完全是從一種進階級的古典音樂欣賞立場來論述,要求的是能直接聽出唱片中演奏的水準。如果只是玩音響或聽舒服的音樂,那使不使用LP就完全不在我討論的範圍內了.....

    我自己也有一套LP系統,是用來播放沒有CD出版只有LP出版的音樂遺產的...:)
    有些唱頭放大器有RIAA曲線選擇功能
    配合一些錄音的資料和適合的設備
    應該要重播正確的錄音不會那樣困難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
    我在朋友處聽過海飛茲很早期的錄音
    令人十分感動呢!!:)

  10. #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94
    Thanks
    3,645
    Thanked 5,691 Times in 1,8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yyoung 查看文章
    有些唱頭放大器有RIAA曲線選擇功能
    配合一些錄音的資料和適合的設備
    應該要重播正確的錄音不會那樣困難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
    我在朋友處聽過海飛茲很早期的錄音
    令人十分感動呢!!:)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所以我才會傾向選擇轉錄正確的CD,因為我認為要成為符合這個水準的LP玩家實在太困難了...

    當然了,如果有發燒友以無比龜毛的要求達到這種水準,我一定會衷心贊美的!因為歌德說:『凡自強不息者,終將能得到拯救。』,不管他是花錢花時間還是如何如何....:)

    至於海飛茲的早期錄音,當然比晚期技巧退化且錄音方式不良的唱片好很多。不過....不過.....從最嚴苛的角度,他的演奏技術還是不夠完美。我個人會推薦富蘭奇斯卡第 Francescatti ,那是我個人認為『演奏技術』最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典範。

    會有上述判斷的具體唱片聆聽經驗如下:


    CASCAVELLE 的拉威爾歷史經典錄音大全,第三集第二張CD,Francescatti 1931與海費茲 1934 PK 拉威爾的《吉普賽人》超技難曲。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