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05, 02:33 PM
#1171
作者: 小葉
Kent是錄音師,裡面授權的軟體超過30套.....
昨天發生一點小狀況,我準備的Firewire線無法使用在SONY上
這種小的400頭好像只有Audioquest有出了
PDF
除了AQ和Oyaide之外 , 應該還有一個Esoteric..... :P
不過Esoteric的聲底較厚及速度較慢一些...
另想請問小葉兄 , 依您的測試 , DAC202對firewire線的換線差異幅度會和換類比訊號線一樣大嗎?
-
-
2010-08-24, 06:23 PM
#1172
怎麼簡單地享受High End音樂檔案撥放 (二)
音樂檔案格式介紹
音樂檔案格式實在太多了,介紹起來又多又麻煩,而且我想大家也記不起來,既然是High End,當然是要求最高品質,我們就集中在介紹(無損,lossless)的格式就好。
所謂無損,就是音樂的資料完整的保留下來,沒有任何資訊的損失,這當然是最完美的狀態,目前有3種格式可以達到無損的儲存,分別為wav、flac及aiff,也就是說High End玩家只要認識這3種格式就好。
wav檔:不但無損,還是沒有經過壓縮(Uncompressed)的,也是錄音室最常見儲存檔案的格式,是目前大多數人公認聲音較好的格式,缺點就是wav本身沒有Tag功能,檔案本身無法儲存專輯的資訊,必需要用其他的軟體來輔助,不過現在一般撥放軟體都會支援這樣的功能。
aiff檔(或是aif):跟wav一樣,無損也無壓縮,wav是Microsoft主導,aiff是Apple主導,wav一般撥放軟體都可順利撥放沒有問題,但aiff格式有的撥放軟體就不一定會支援了,但也不難解決,大都加個外掛(Plug-in)的程式就行了。aiff比wav多了Tag的功能,每一個音樂檔案都可存入專輯圖片與各項資訊。
flac檔:是無損音樂格式中,唯一經過壓縮處理的,所以若是同一首歌,flac的檔案會比wav與aiff小上50%~60%,就龜毛的聲音層面來說,flac要經過一道解壓程序再撥放,因此聲音可能會比wav或aiff差一點點,不過系統聽不聽的出來,或是這個差異與檔案大小的取捨,是選擇儲存方式必須要考量的地方,flac也有tag功能,可儲存音樂的相關資料。
經驗分享
1. 由於iTune的音樂資料庫是我目前用過最詳細的,因此在將CD轉成檔案時(Rip),我都習慣選擇iTune轉換成aiff,一般來說都能取得非常完整的專輯資料,當然iTune不是最完美的CD轉檔法,這以後再討論。
2. 使用軟體在wav、aiff或是flac之間單純的轉換,”理論”上是不會改變聲音表現的(除非設定有錯),因此在Rip成aiff後,我通常會再轉成wav檔,同時留有兩種格式。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8-24, 11:21 PM
#1173
小葉大,那麼ape檔呢,不也是無損壓縮嗎?還是因為他較flac不普及所以不列入介紹?:)
另外,阿仁的PureAudio Lotus DAC1不知何時會有介紹?
作者: 小葉
所謂無損,就是音樂的資料完整的保留下來,沒有任何資訊的損失,這當然是最完美的狀態,目前有3種格式可以達到無損的儲存,分別為wav、flac及aiff,也就是說High End玩家只要認識這3種格式就好。
flac檔:是無損音樂格式中,唯一經過壓縮處理的,所以若是同一首歌,flac的檔案會比wav與aiff小上50%~60%,就龜毛的聲音層面來說,flac要經過一道解壓程序再撥放,因此聲音可能會比wav或aiff差一點點,不過系統聽不聽的出來,或是這個差異與檔案大小的取捨,是選擇儲存方式必須要考量的地方,flac也有tag功能,可儲存音樂的相關資料。
-
-
2010-08-24, 11:48 PM
#1174
APE似乎只流行在某些市場....就不介紹了
DAC1有請另外一位特約編輯撰寫中
-
-
2010-08-27, 05:25 PM
#1175
怎麼簡單地享受High End音樂檔案撥放 (三)
USB、Firewire、AES/EBU、SPDIF、Toslink?
AES/EBU、SPDIF、Toslink為傳統常見的數位傳輸介面,不過問題出在一般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並沒有配備這樣的數位輸出介面,除非您買了一張比較好的音效卡,不過像筆電或Mac Mini又不是很好裝。
那麼現在電腦最常見的介面有什麼?當然是USB與Firewire,USB是最普及的,現在的電腦幾乎都一定會有USB,Firewire則見於Apple Mac、SONY、Fujisu等電腦上。
架構CAS有兩個方向
一、現在已有一台可以支援24Bit/192kHz的DAC了
但是沒有USB與Firewire介面與電腦相連
或是這台DAC有USB或Firewire介面,但沒有支援到24Bit/96kHz或是24Bit/192kHz
那麼您可以選擇
(1) 替電腦裝張有AES/EBU、SPDIF高解析數位輸出能力的音效卡, 或
(2) 買台D/D數位對數位轉換器,將USB或是Firewire數位輸出轉換成AES/EBU、SPDIF格式 (如Stello U2、Weiss INT202)
二、現在系統沒有可以支援24Bit/192kHz的DAC
那麼可考慮選購一台擁有支援24Bit/192kHz、USB或Firewire介面輸入的DAC,如
USB:Ayre QB-9、dCS Debussy
Firewire:Weiss DAC202
問題來了,USB與Firewire那個好?
我可以告訴大家,目前沒有定論,兩個都有支持者,回歸到音響器材的選購原則,耳聽為憑,不過還是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兩者運作上的主要差異
USB
採Master/Slave的架構
從這張圖可看出來,全部都由同一台Master(即電腦)來控制與分配所有的USB設備(Master)
USB基本上是採同步(isochronous)方式運作的,也就是說Master(電腦)與Slave(DAC)兩邊都知道有多少頻寬可用
不過對High End音響來說,兩邊都"有話要說",這樣會產生很大的時基誤差(jitter),這也是過去USB DAC聲音不好的主因
近來High End大廠研發出非同步(asychronous)的方式,透過軟體的改寫,只讓DAC的Clock控制資料,解決了時基誤差(jitter)的問題,並且也讓原本只有支援到16Bit/48kHz的USB DAC,也能支援到24Bit/192kHz (USB 2.0)
Firewire
採Peer-to-Peer的架構
從圖可看出來,跟USB不同,Firewire的每個設備間都是同等的關係
因此理論上
Firewire資料的傳輸頻寬在某些情況下會比USB來的穩定
Firewire對電腦CPU的資源佔用也比USB稍低
尤其是在使用許多設備或是電腦跑較多程式時最為明顯
Firewire也不會因為單一Master掛點全部都不能使用
USB 2.0與Firewire誰速度快?
可參考這
http://www.cwol.com/firewire/firewire-vs-usb.htm
http://www.mml.com.tw/block/forum/index.php?action=forum_topicdetail&page=forum_topicdetail&f=497&t=142188
.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09-09, 01:37 PM
#1176
USB 2.0、USB 3.0、eSATA、Firewire 800測速篇
-
-
2010-09-14, 11:15 AM
#1177
-
-
2010-09-22, 06:56 PM
#1178
-
-
2010-09-23, 09:46 AM
#1179
-
-
2010-09-23, 09:05 PM
#1180
Apple Loseless和APE不是也是無損壓縮?
-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