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樓: STENHEIM Alumine FIVE SE特別版開箱實錄

猶記得瑞士喇叭品牌STENHEIM Alumine FIVE落地喇叭才剛評測完不久,沒想到同系列新款也已到了台灣,STENHEIM去年推出了改款的簽名板Alumine FIVE SIGNATURE,設計全新外置分音器與更高級的元件,現在又推出Alumine FIVE SE,將新的外置分音器放進原來喇叭箱體中,台灣代理博韻音響很快訂貨引進,在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前往一探究竟。

目前在STENHEIM的官網上的Alumine TWO書架喇叭與Alumine FIVE落地喇叭介紹中,在技術規格表格中有特別版與簽名版的說明,用家可以將原來的Alumine TWO與Alumine FIVE視為標準版,而特別版SE與簽名版SIGNATURE則是升級選項。每一款都是線上產品,而SE與SIGNATURE必須加價。

Alumine TWO SE在內部的分音器、機內線與機內端子都做了升級,與Alumine FIVE的標準版本同等級。而Alumine FIVE SE則是更進一步升級,更換了分音器、機內線與機內端子,在外觀上與原來的Alumine FIVE幾乎一樣,箱體尺寸與設計都相同,但在乘載高音與中音單體的上部箱體前障板多了一層皮革包覆,原來前障板上刻出的STENHEIM字樣則改縫製在皮革上,這也是我們今天開箱的主角。

照片中尚未開箱的是新的Alumine FIVE SE,後方已經開箱完的是Alumine FIVE標準板。

目錄外並沒有特別打上SE的字樣,根據官網資料,所有的Alumine FIVE規格都用同一張表,所以規格上應該沒有太多差異。

Alumine FIVE SE單隻重量約100公斤,出動三到四個大漢開箱會是比較聰明的選擇。

Alumine FIVE SE與標準版相同,所有螺絲都在背面,正面與側面是看不見的。就我與代理商推估,兩者的鋁合金箱體設計製作應該是一模一樣的。

一口氣拆兩隻讓大家看清楚,在正面與Alumine FIVE標準版也幾乎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上半部箱體表面是皮革包覆,而Logo則是以紅線縫製在皮革上。

搭載一個釹磁鐵驅動的高音單體,一個6.5英吋的中音單體,同樣以釹磁鐵驅動。皮革的包覆非常細緻,接近高音與中音單體懸邊的內凹處也做得非常滑順,完全是精品等級。

低音則使用兩個10吋單體,在底部面對前方有一處低音反射孔。Alumine FIVE與SE在箱體設計上都採用單邊兩個箱體的設計,中高音使用的箱體與低音使用的箱體是獨立分開的。

背面可以看到使用WBT Nextgen喇叭端子,可以使用Bi-wiring連接,原廠出廠也直接附上跳線給予用家。

拆完箱就準備先約略定位然後使用專用工具安裝腳釘。

腳釘的質量非常好,做工也很漂亮。

這麼重的喇叭在上腳釘的時候都要很小心。

裝好後擺放在原本的Alumine FIVE標準版旁邊,尺寸體積一模一樣。

大家可以透過前障板的外觀辨識兩個版本喇叭。根據博韻音響楊老闆的資訊,新的Alumine FIVE SE會比原來的標準板提高約25%的價格,而聲音的表現與原來標準版的差異相當明顯,當天我們定位完後便直接將原來接在標準版上喇叭線換了過來,全新開聲光是在弦樂上就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延伸、質感和光澤比原來的版本更加好,而且這還並未Run過,相信過陣子再次比較會更為吃驚。

另外楊老闆也表示原廠2019年開始將調漲Reference售價,範圍在3%~5%之間,鎖定更高階旗艦產品的發燒友要注意囉。

STENHEIM ALUMINE FIVE SE落地喇叭
3音路4顆高效率單體
2顆10″低音, 1顆6.5″釹磁鐵中音單體, 1顆釹磁鐵高音單體
高密度全鋁箱體,4個獨立箱室,中高音為密閉式,低音設有反射孔在前方
被動式3路分音,使用高品質元件
SE為特別版本,採用全新分音器與更高等級的機內線材和內部端子
Bi-wiring雙線連接, WBT Nextgen端子
頻率響應: 28Hz to 35kHz
效率: 94dB, half space
承受功率: 200W RMS, 400W peak
正常阻抗: 8 ohms (minimum 3 ohms)
尺寸: H1200mm x W280mm x D380 mm
重量: 100Kg (including adjustable spikes)
參考售價: NTD 2,580,000元/1對 (售價若有誤,請以代理商為準)

總代理 博韻音響: https://resound-audio.com/
Stenheim: http://www.stenheim.com/
更多Stenheim的報導: http://my-hiend.com/wp/category/brand/stenheim/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