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超值的音樂魅力PS AUDIO NuWave DSD DAC

原生DSD傳輸不馬虎
PS Audio掛頭牌的最佳數位類比解碼器是DirectStream DAC,而NuWave DSD則是以DirectStream DAC做為模板,將其內部的設計邏輯、技術和用料做小型化後以更容易負擔的價格推出。就台灣的售價而言低於50,000台幣。

NuWave DSD就規格上與NuWave DAC最大的差異便在支援DSD音樂檔案,在NuWave DSD的輸入源中,有2個是可輸入PCM和DSD檔案的,分別是USB和I2S。這2個輸入源在輸入DSD音樂檔案時有一些差別,非同步傳輸的USB是採用DoP的方式輸入DSD檔案至NuWave DSD當中,PS Audio在說明書及官方網站上說明了,DoP傳輸方式並不會改變DSD 1Bit的檔案,這個論點也許有些爭議,但確實是有其他訊源設計廠商支持這一個論點。

如果您恰巧不認同DoP方式傳輸DSD音樂檔案的話也別擔心,另一個可傳輸DSD的I2S端子可以將原生DSD檔案傳輸至NuWave DSD內,省去了這層疑慮。不管是USB或者是I2S都可以傳輸DSD 64和DSD 128的檔案以及PCM 44.1~192kHz/24Bit。Optical光纖可傳輸PCM 44.1~96kHz/24Bit,Coax同軸傳輸為PCM 44.1~192kHz/24Bit。

PS_0012

純正的原生傳輸模式、全平衡A類低阻抗輸出架構
不管任何輸入格式或是傳輸方法,NuWave DSD的訊號都讓原生檔案不做升頻也不經過”採樣率轉換器”SRC(Sample Rate Conversion),直接進入”可編程邏輯裝置”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中,讓此晶片判斷輸入的原生訊號採樣率、格式和時鐘再生(reclocks)等所有資訊,所以訊號在進入此晶片前不做任何判定和轉換。接下來才將訊號波型整理傳輸至DAC晶片當中,並利用高速/低門(high speed/low gate)運算邏輯減少傳輸延遲以增加訊息的傳輸量。

DAC晶片使用32Bit ESS Sabre Hyperstream架構,其使用被動濾波(passively filtered)來減少瞬態失真,目前NuWave使用的光纖、同軸和USB只接收到24Bit,唯一能接收32Bit的是I2S,但NuWave設計師想不出有什麼器材是能透過I2S輸出32Bit檔案,所以目前雖是用32Bit的解碼晶片,但只支援到24Bit檔案格式。NuWave DSD使用1個大型環形電源供應器,7個穩壓器,1個高速切換二極管(properly-bypassed high-speed switching diodes)及高達15,000 mFd的儲存電容。NuWave DSD是A類的類比輸出,全平衡電路設計,直接連接的混合陣列,不管是XLR或RCA都採用低阻抗輸出設計,提高輸出驅動能力和音質。

PS_0010

堅持具備I2S傳輸模式
I2S的輸入端子是從PS Audio設計生產DAC產品以來便一直都有的輸入端子,他可以對應所有擁有I2S的CD轉盤和伺服器,不但可以接收訊源的音樂訊號還有時鐘訊號。通常這些音樂和時鐘訊號是被混合送進傳輸線中,傳輸方式有可能是S/PDIF(Sony 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傳輸或是AES/EBU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European Broadcast Union),DAC接收到後要解讀這些訊號並把音樂和時鐘訊號再次分開,而以HDMI線傳輸的I2S方式可以解決S/PDIF和AES/EBU傳輸發生的一些問題。

NuWave DSD採用的是和DirectStream DAC相同的高解析USB XMOS傳輸技術,最高支援PCM 192kHz/24Bit和2倍DSD的音樂檔案,可以很容易連接電腦、NAS或是智慧型手機提供任何音樂給NuWave DSD。全平衡的XLR類比輸出及單端的RCA類比輸出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

使用被動濾波取代主動濾波
訊號經由DAC轉換成類比訊號後,便是要經過濾波和輸出放大。一般DAC設計常採用主動式濾波,但容易帶來過於生硬和尖亮的聲音,PS Audio則是採用被動式濾波,避免這個問題。

卸下底部的螺絲打開NuWave DSD DAC看看內部。

PS_0020

由內部照片可以看到一個大型的環形變壓器位於機體的前方,電路板位於機體的後方緊連著各式輸出和輸入端子。

PS_0021

在電路機板上有寫上PS Ausio的字樣。

PS_0025

電路板上使用的XMOS晶片,DAC晶片使用32Bit ESS Sabre Hyperstream,電路板僅連著後方的接收和輸出端子。

PS_0023

請接下一頁↓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