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德國魅力細節:Audio Physic CODEX 落地喇叭

德國Audio Physic喇叭型號不少,當中以AVANTI最為人所知,銷售非常好,而這次聆聽的CODEX便是建立在AVANTI的基礎上所推出的進階版本,也是Audio Physic產品線中的第三號喇叭,對應中型以上的聆聽空間更有餘裕和動能,並維持了Audio Physic的一貫氣質與細節。

德國精品重裝上陣
代理商東億視聽將兩箱沉甸甸的喇叭送來,不囉嗦直接就開箱卸貨了。

CODEX的高度為1195mm,重量約44公斤,箱體型態屬於瘦長型,前面板較窄僅有202mm寬,減少了聲音繞射的問題,深度較深為370mm,低音的安裝位置較為特殊。

特殊避震設計
只有開箱時才看得到的喇叭底部,除了腳錐鎖上以外,還能夠看到陶瓷材質的箱體吸震穩定設計,在表面呈現如同許多發泡般的斑駁狀,開孔式(open-cell)設計,讓吸震能力更佳。這個陶瓷穩定設計不僅只於此,更大量用在喇叭箱體內部,貼合著內部箱體達到吸收震動,穩定整體喇叭箱結構的任務。

將腳錐鎖上,腳錐頗為尖銳,建議在喇叭定位後擺上腳墊壁面地面受傷。避震角錐能用就用上,對於震動排出非常有效,能讓聲音更為清晰乾淨。

正面的喇叭單體有三個,由上而下是中低音單體,被遮住的高音單體,中音單體。高音單體因為振膜特別脆弱所以用厚紙板擋住,避免搬運的時候手部誤觸導致受損。

低音單體位於側面
兩隻喇叭都卸下後就準備擺定位了,CODEX較為特別的是有預設左右聲道,擺放時候不能搞混,不然聲音會不對。

按理說喇叭都是左右對稱的設計,一般都不會特別分左右,但是CODEX的低音單體位置較為特別,每一隻CODEX都安裝了一個10吋低音單體,但不裝在正面或是背面,而是裝在側面的內側位置,所以必須分左右,否則擺反了低音單體會變成朝向外側,聲音就不是原廠所設計想要的了。

從側面可以很清楚看到木頭貼皮的花紋,這一款是胡桃木貼皮,而且原廠在挑選時有特別配對,每一對喇叭的花紋基本上是對稱的,這就顯現了細心的製作過程。

專利抗震喇叭背板
喇叭背後的喇叭輸出端子採用同樣是德國的WBT Nextgen,這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認得出來了,WBT是高階喇叭製造商最愛使用的品牌,最高等級的喇叭除了自製端子以外,大多都採用WBT的產品。

這裡還有一處重點,在面板上有一行小字寫著「VIBRATION CONTROL TERMINAL Ⅱ」,這是Audio Physic為了將細微振動吸收處理的細節技術,這塊喇叭端子面板基本上不和箱體完全連接,正確來說是在兩者之間使用了軟質的吸震材質連結彼此,因此如果各位有幸擁有Audio Physic的喇叭要注意,搬運的時候不要抓喇叭端子,因為他並不是堅硬地固定在箱體上,用力扳動會發現是有彈性的黏著。

將CODEX就定位,代理商說此套喇叭能量和密度充足,加上兩個低音喇叭在內側面對面,所以擺位時可以稍微拉開一點,聲音會更好。

窄面瘦長型箱體設計
CODEX的箱體結構相當重要,是限制振動在箱體中肆意傳導的重要利器,一大重點在於固定單體的前障板與箱體本身並沒有直接接觸,當中透過了特殊的避振橡膠介於前障板與箱體的固定,受到幫助的就是位於前障板處所安置的三個單體,再加上前障板採取窄面設計,減少了聲音繞射,最終在聲音上有了更為清晰的表現。

CODEX的高音單體採用第三代HHCT(Hyper Holographic Cone Tweeter),1.75吋的高音單體負責3KHz,仔細看高音球型振膜旁還有小號角的錐形設計,對於聲音再擴散與高頻延伸上有極佳的幫助,在高頻動態上也更為出色。

中音單體同樣為第三代HHCM(Hyper Holographic Cone Midrange),尺寸為6吋大小。

低音單體安置在箱內底部側面,僅僅負責100Hz以下的超低音頻段,100Hz以上的頻段就交棒給了安裝於前障板正面最上方的7吋中低音單體負責,這樣分工設計可以讓彼此工作範圍縮減,在各自負責的頻段中有最好的表現,不必負擔多餘的工作,最直接的效果是聲音的清晰度提升,超低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控制力更佳。

多個分音器設計避免干擾
由於低音單體達到10吋,工作時產生的振動必須要藉由箱內結構完善地控制排除,此時Audio Physic箱內空間隔離結構顯得更為重要,藉由獨立的低音箱內空間與特殊的三明治箱內結構穩定吸音材料,能避免低音的工作能量與聲波影響到中音及高音單體,整體的聲音重播才能有足夠清晰的輪廓。

所謂三明治結構穩定吸音材料英文為Open Cell Ceramic Foam,由陶瓷製作,表面呈發泡狀有孔隙的物質,其結構為三明治結構,中央層具有彈性可以吸收震動,前後兩層具備剛性,將其固定在箱內樑柱上可提高結構穩定性與吸收多餘能量。

從此可以看出CODEX的分音器分為數個,各自位於負責的單體的腔室當中,都選用了最好的元件。

代理商過去特地拆下喇叭側板看內部的10吋低音單體實際照片,在上方是此單體用的分音器,最低可讓低頻下探至28Hz。另外可以看到前方與上方各有一塊灰色的專利吸震發泡陶瓷。

喇叭正面底部有寫著CODEX的金屬牌,代理商說這是高階系列才會特別寫出來,一般是沒有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腳錐的狀態,4隻腳錐可以在喇叭定位完後將上方的蓋子打開,利用小板手調整角錐高度以適應地板的水平,讓喇叭呈現最穩固的狀態,照片中的角錐墊是我們自己的,並非原廠配備。

請接下一頁↓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