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經典之作: YAMAHA GT-5000黑膠唱盤

5000系列的產品代表著YAMAHA最頂級的High End音響實力,此系列的產品採陸續發表的方式,從NS-5000喇叭、C-5000前級、M-5000後級到本次評測的GT-5000黑膠唱盤,未來是否會接著發表50000系列的SACD/CD唱盤,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消息。由於之前在評測NS-5000喇叭與C-5000前級、M-5000後級時是分開進行的,這次台灣山葉特地將整套5000系列都送來,甚至連目前旗艦CD-S3000唱盤都包括,一共八大箱,每一樣器材都很有份量,安裝工程不小但過程也挺順利,整套系統包括黑膠唱盤的調校,我一個人花了大約一天的時間完成。

在5000系列上約略可以看到YAMAHA在1980年代旗艦2000系列產品的影子,1982年,在CD誕生的同年,YAMAHA卻發表了充滿復古風格的GT-2000旗艦黑膠唱盤,其中GT為「Gigantic & Tremendous」,為巨大與頂級之意,我自己沒接觸過GT-2000,不過從相片與資料來看,GT-5000的整體外觀設計與GT-2000極為相似,甚至連開關等位置都相同,但GT-5000大上一號,此外兩者除外觀相似外,GT-5000與GT-2000在根本上已有很大差別,例如GT-2000是直驅盤,GT-5000是皮帶驅動,GT-2000採用S型唱臂,GT-5000為非常特別的超短支點臂。二手的GT-2000目前在市場上仍是相當受到喜愛的產品,當初訂價13.8萬日幣,目前狀況好一點的都至少還要15萬日幣以上,GT-2000也推出了許多選用升級配件,1991年還推出了GT-2000L限量版,售價19.8日幣,採用胡桃木面板並配有自動升降桿,GT-5000訂價80萬日幣(未稅),台幣訂價25萬。

原廠附有中文安裝說明書,也可在官網下載,由於唱臂出廠時已安裝好,依著說明書一步一步安裝其實相當容易。

YAMAHA GT-5000採用大型的實木底座,使用4層高密度木板壓製而成,寬達546mm、深395mm、厚120mm,重14.3kg,提供了紮實穩固的底盤,足以應付重量級轉盤運轉時所產生的0.92t・cm²慣性質量,並能吸收不避要的振動與聲音干擾。

左方為主轉盤,全鋁金屬打造,直徑350mm,重5.2Kg,右邊為黃銅打造的馬達驅動內轉盤,直徑143mm,重2.0Kg。

將內轉盤安裝在馬達軸心上。

透過皮帶驅動主轉盤,這也是GT-5000與GT-2000最大的不同點之一,皮帶與直驅各有優缺點,只要能讓轉盤穩定、精準的運轉就是好的設計,並沒有絕對,透過皮帶驅動可以有效避免馬達齒槽效應與迴授干擾,強大的底座質量也發揮了抵消馬達運轉所產生的振動。

GT-5000所使用的24-pole,2-phase AC同步馬達,精準的石英控制產生精準的正弦波(sine wave)。

GT-5000具有RCA與XLR平衡輸出,C-5000前級內建平衡唱放,因此試聽時是使用XLR平衡輸出。

GT-5000的鋼烤不用多說,與自家高級平臺鋼琴同等級,品質之高從這張照片的均勻反射就能看出來。

這隻搭載在GT-5000上特別的唱臂引起市場上不小的話題,主要是其跟目前大多數的唱臂設計思維不同,其長度只有223mm,比一般標準的9″唱臂還短,超距(Overhang)為負的17mm,沒有抗滑(Anti-Skate),沒有補償角(Offset),整隻唱臂以「直接」為設計中心理念 。唱臂越長,循軌誤差越小,但質量增加靈活度下降,可見GT-5000以極緻的靈活度與循軌能力為優先考量,唱臂對唱針唱片的變化反應更快。臂管使用兩種材質,外管為輕量又堅固的碳纖維製成,內管為鋁管鍍上銅,複合式設計以消除共振與屏蔽外來干擾,唱臂線使用了”PC-Triple C”單結晶銅,直式短臂達到最完整的鋼性,並在重量與機械結構取得平衡。

採用快拆式的唱頭蓋,評測搭配的是ortofon Quintet Black S MC唱頭,最佳針壓是2.3g。

平衡錘有附上兩個,一大一小,對應使用唱頭的重量來選用,小的對應16-23.5g,大個對應23-34g,ortofon Quintet Black S需要使用大的。

有需要時,可鬆開底座的那顆螺絲調整VTA。

日本專業「振動を科学する特許機器株式会社」為GT-5000所設計的避振腳錐。

GT-5000附有測轉速的工具,測速燈的電源就在電源插座旁邊。

PITCH ADJUST可微調轉速,以0.1%為一階,調整範圍在± 1.5%,我特別測試了一下轉速,基本上轉速已經很準,無需微調。

唱盤中間的其實不是唱片鎮,是用來播放45rpm單曲唱片的轉接環,不過也沒地方放,就加減當作唱片鎮用。

整套YAMAHA 5000系列在MY-HiEND。

Youtube 影片 (1)

再次驗證YAMAHA極為深厚的音響實力 (Leo Yeh)
之前聽NS-5000喇叭,或是C-5000前級與M-5000後級時,都是分開試聽,都沒有這次整套5000系列感受來的完整,在評測期間不少燒友也跟我反應,曾經在展覽或是其他公開場合聽這套系統或是個別5000系列的產品時,原本期待都變成失望,因為聲音表現真的差強人意,在此我很肯定100%的說,只要有正確的安裝、擺位與調校,其聲音絕對是High End等級,會重播讓人感動音樂的系統,至少在MY-HiEND我聽到的是絕對出色的聲音。

直接、明快、絕佳的結像解析力
聆聽 IMPEX重發三盲鼠MISTY限量發行的45轉黑膠,山本剛三重奏(TSUYOSHI YAMAMOTO TRIO)演出,唱臂的靈活度與循軌能力真的非常好,可看到其在拾取唱片溝槽時的快速反應,遇有稍為不平整之處也都非常輕巧的穩定讀取。GT-5000背景相當安靜,使用自家C-5000前級是完全可以讓人放心的搭配,增益輸出足夠,並且有阻抗可調對應不同的唱頭需求。

第一首的MISTY鋼琴錄音是絕佳的測試曲目,多麥克風的近距離錄音發燒到不行,動態極大,定位結像非常好,細節非常豐富,自然真實沒有矯情的音色,具有厚度、密度與溫度,更為貼近音樂,將類比重播的優點發揮的淋漓盡致,鋼琴敲擊的張力如此具有衝擊感,而且強弱力道的差別非常明顯,每個樂器各自形體完整,但所彈奏的音樂又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相當勻稱與平衡。

Youtube 影片 (2)

均衡豐富的音樂享受 (Ted Chen)
使用黑膠唱盤聽音樂並非是老氣、復古或是新潮的代表,也不僅是另一種聲音的選擇。黑膠唱盤需要調整、搭配就如同每一套發燒系統,過程中有學習、鑽研、挫折和驚喜。只要發燒友存在的一天,這項訊源永遠都會存在,因為調整唱盤就如替音響系統換器材、線材或墊材一樣帶來成就或者失落,這是多有樂趣的事情。GT-5000提供日系產品一貫的精緻做工,木質箱體、鋼琴烤漆、鋁製轉盤顯得大器穩重,碳纖維製作的短直支點唱臂更帶入現代材料與設計應用,著重輕盈靈活。調整上所需的轉速盤、燈照都提供了,用家不必另外準備,沒有補償角與抗滑設定,猜測應已在整體設計時固定此變數,並認為不會影響過多聲音表現,降低調整複雜度與聲音變數,給用家較為一致的聲音,同時又提供單端與平衡輸出,讓用家很容易搭配唱放,看得出原廠想把旗艦黑膠唱盤稍微親切化,在高級唱盤等同複雜麻煩與入門唱盤等同簡單方便之間中取得一個平衡點。聆聽時我以超級發燒片Hugh Masekela的《Hope》做為參考,這張唱片在發燒友中是人手一張,音響展上也能時常聽見,尤其最後一首「Stimela (The Coal Train)」的音樂細節、瞬態速度、音色豐富性、高低延伸和立體音場都是發燒友參考的重要元素。整套的YAMAHA旗艦系統聽這張專輯真的很過癮,尤其搭配了GT-5000黑膠唱盤,儘管這是一首頗具衝擊力的音樂,但聲音不衝富有音樂性,音色是柔美的,在歌手吶喊至最頂端時向上延伸得非常好,並且不感到刺耳尖銳,鼓聲低沉隆隆作響,速度與份量都很優異,凸顯了黑膠系統在高低兩端的頻寬就是那麼好。小號吹奏時的力道穿透度和空氣撕裂感非常真實而且自然悅耳,聽到鼓組演奏時的速度、細節、音色辨別力、扎實感讓人極為享受,佩服系統能耐之餘更是感謝這張黑膠製作團隊。這套系統聲音相當乾淨,在人聲上非常明顯,面對豐富的樂曲卻顯得一點難度也無,很自然立體地重現整首歌曲,幾乎沒有一絲聲響讓人覺得來自喇叭位置上,整個音場展現了音樂層次與變化,我聽得非常滿足。

Youtube 影片 (3)

親聆現場音樂的氛圍 (Emma Lin)
每次只要有黑膠唱盤來我們這做評測,就會覺得又能聽見復古的聲音了,因為我對於黑膠唱盤的印象真的還停留在老舊的復古年代阿!不過這個年頭,還能看見黑膠唱盤不斷的推陳出新,外觀或是作工上,都是令人為之驚艷,也因為不斷地推陳出新,也讓這個具有一定音樂地位的產品在這個世紀還佔有一席之地,歷久彌新。Yamaha的旗艦唱盤GT-5000,外觀上雖然沒有很前衛的設計感,而是以方正的木質箱體、黑色鋼琴烤漆呈現,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日系設計。GT-5000啟動開關與轉速切換上非常直覺,使用時唱盤轉動非常寧靜,移動唱臂時也相當靈活且輕盈,舉臂器下降順暢,播放DAVID ABEL負責小提琴與JULIE STEINBERG負責鋼琴的<Beethoven:Sonata in G major,Op96>奏鳴曲,在安靜的夜晚播放下,聲音特別純淨,背景沒有任何雜訊,僅只留下鋼琴與提琴聲,彷彿是在小型公開的音樂場所演奏的氛圍,還原當下演奏兩種樂器的聲音,鋼琴聲輕透,在合奏時明顯感受到彈下去的力度,搭配著小提的旋律,兩者聲音的密度更加明顯強烈,緊密相扣著;提琴聲厚度穩,也能感受到音箱共鳴的聲音是很柔、很溫暖的,我更喜歡兩種樂器各自唱著自己樂句的橋段,聲音的張力明顯,表情也很自然,能感受到演奏者最真實呈現的音樂而非有設計過的感覺

YAMAHA GT-5000黑膠唱盤焦點與規格
● YAMAHA最新旗艦黑膠唱盤。
● 採用大型實木底座,寬度高達546mm、重14.3Kg。
● 雙轉盤皮帶驅動系統,主轉盤純鋁打造,重達5.2Kg。
● 黃銅打造的馬達驅動內轉盤,重2.0Kg。
● 全新設計的直式短臂,短、輕、負超距、無補償角與無抗滑。
● 24-pole,2-phase AC同步馬達。
● 日本「振動を科学する特許機器株式会社」為GT-5000所設計的避振腳錐。
● 具有一組XLR平衡輸出、一組RCA輸出。
● 附有測速器,並有轉速微調功能。
● 高級平台鋼琴等級的烤漆。
● 聲音特色: 類比活生動人,頻寬大、解析定位強,音質溫暖有密度,速度反應快。
● 搭配建議: 整套5000系列是最理想選項。
● 尺寸: 546 x 221 x 411 mm,重量: 26.5 kg。
● 訂價: NTD 25萬 (含唱臂,不含唱頭)。

台灣山葉: https://tw.yamaha.com/
更多YAMAHA報導: http://my-hiend.com/wp/category/brand/yamaha/

試聽參考器材清單
黑膠唱盤: YAMAHA GT-5000,ortofon Quintet Black S MC唱頭
前級: YAMAHA C-5000 (內建平衡唱放)
後級: YAMAHA M-5000
喇叭: YAMAHA NS-5000
CD/SACD訊源: YAMAHA CD-S3000
地點: MY-HiEND試音室

About Leo Yeh

Avatar photo
身為發燒友已經將近30年,每天沉浸在High End音響的世界中,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