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DESIGNS創辦人ANDREAS KOCH談數位與類比的結合

美國PlayBack Designs創辦人兼設計師 Andreas Koch相隔五年再度來台,身為SACD唱片與DSD格式的制訂者之一,Andreas Koch對於數位音樂領域研究非常透徹,這次大師來台我們除了尋求與他對談的機會外,也特地到新竹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記錄一場由Andreas Koch主講的活動,主題為”將聲音當作藝術對待”,分享他數十年來結合音樂與科技的經驗看法。

這場活動的地點位於新竹竹北的”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這是一個相當特別的機構,喜歡聽黑膠的朋友要特別注意。

黑膠唱片分享與收藏
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成立是建立於分享的概念,近年聆聽黑膠音樂已經越來越興盛,這個風潮不僅僅是在我們較為熟悉的發燒友身上,也在許多喜愛音樂的年輕人身上看見。在市場上一兩萬元的平價唱盤比比皆是,甚至有停產許久的廠商也重新進入這個市場,對黑膠有興趣的朋友能夠花上少少的錢就能夠進入黑膠的世界。

但是對於聽黑膠音樂而言,硬體其實是小花費,軟體才是一個大坑,特殊版本或二手品不談,就算再平凡的全新黑膠唱片也要千元以上,長期下來其實是不小的花費,而且家中也需要一定的空間收藏。於是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的團隊便基於一個分享的概念,透過租借的方式讓喜愛聽黑膠的朋友在軟體上可以省下不少金錢,加上黑膠的收藏以及保養都由他們負責,會員只需負責將黑膠帶回聆聽即可。

這個概念有點像影片租借似乎不太稀奇,但最特別的是顯經黑膠俱樂部還有保存與珍藏的意義,所以他也是一座圖書館,黑膠唱片沒有淘汰問題,大多是越早出版的唱片越珍貴 (並非指昂貴,而是具有回憶成分,也許是和父親第一次聽的那一張唱片),有許多令人感動的老唱片很難在市場上尋獲,卻可能在顯經黑膠俱樂部中看見,而且能借回家聽。

經營團隊開放讓所有黑膠唱片的持有者捐贈他們的唱片,也許是因為搬家,也許是持有者離開世界,也許是純粹想要分享。我們偶爾都會聽見有人在垃圾堆中發現大量黑膠唱片,或者朋友家中若干年前丟過一批黑膠唱片,這都是令人感到可惜的事情。而顯經黑膠俱樂部除了分享以外,更重要是具備了收藏與保存的社會意義。

數位化保存黑膠唱片
先談及為何PlayBack Designs的設計師Andreas Koch會來到這裡,原因在於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有替黑膠保存做一個重要的動作 – 數位化。他們利用妥善的器材將黑膠唱片轉錄成數位檔案,而Andreas Koch正是這領域的專家,PlayBack Designs最新產品當中甚至有一部Sonoma Pinot ADC便是拿來專門做這工作,也正在顯經黑膠唱片俱樂部中服役著,這也是Andreas Koch與此處結緣的原因。

這次Andreas Koch所談論的是以數位音樂優點和類比音樂數位化保存為主題,有非常多的朋友參與,年齡層相對年輕,聆聽Andreas Koch的說明過程中非常專注而且提出的問題都十分深入。

High-End等級音響器材示範
現場當然也有很棒的兩聲道設備,讓大家實際聆聽。使用Dali Epicon 6喇叭,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唱盤,IPS-3綜合擴大機,Cardas Cables全套線材。

MPS-5 SACD唱盤是PlayBack Designs首個系列作品,同時也是成名作品,今日我們以MPS-5連接電腦聆聽音樂檔案。

擴大機使用IPS-3綜合擴大機,其具備DAC、前級擴大機以及綜合擴大機功能。

喇叭是來自丹麥的知名品牌Dali,型號為Epicon 6,屬於中階系列中的第二號落地喇叭,Dali喇叭的擴散性佳,聲音平均,很適合用於大型多人聆聽空間,此為胡桃木外皮。

SACD與DSD的制訂者
Andreas Koch的經歷非常豐富,早期在瑞士Studer擔任數位錄音及數位取樣率轉換的工作,後來在Dolby從事數位格式轉換,並制訂了一些檔案轉換格式,後來回Studer做數位多軌盤帶錄音以及數位多軌硬碟儲存錄音編輯,至此可以見得他在專業錄音及後製公司的經歷非常多。

後來Sony和Philips為了制訂一個新的音樂格式與載體介面計畫,最終成果就是SACD(Super Audio CD)以及DSD音樂格式,當時的計畫便是由Andreas Koch擔任首席,招集各界專家進行計畫。也因此發燒友不再只有44.1kHz/16Bit的CD音樂可以選擇,SACD與DSD的問世可以說是Andreas Koch與其團隊一手催生,世上也許沒有幾人能比Andreas Koch更了解DSD。

最後大約在十年前,Andreas Koch創辦了自己擁有的PlayBack Designs,以SACD/CD唱盤以及DAC產品毫不意外地進入了High-End器材之林。目前品牌最新的產品為Sonoma系列,而這個名字便是來自於當年他在Sony所設計的Sonoma DSD多軌錄音工作站。

DSD提供更接近類比的聲音
Andreas Koch的強項不僅在數位音樂格式,數位類比的相互格式轉換以及資訊升降運算都是他擅長的領域,如果對類比音樂不了解是不可能製作出好聽的數位播放器和轉換器的。PlayBack Designs的產品重點在DSD播放,究竟DSD播放比起常見的PCM格式優異在何處?

Andreas Koch先談及了PCM的特點,最常見的載體是CD,制訂的取樣率為44.1kHz以及16Bit,44.1kHz代表每一秒的時間取樣頻率達到44,100次,16Bit代表每次取樣時的紀錄可有2的16次方那麼多種。取樣頻率和紀錄的位元數是可以更動的,向上提升代表更龐大、更精細的資訊量,得出來的聲音播放曲線會更加平滑沒稜角,就越接近類比曲線,例如取樣率也有48kHz、192kHz等等,而位元數則還有24Bit,32Bit。但是PCM技術上有瓶頸,在高頻的部分會有明顯噪聲問題,解決方式是使用濾波在高頻段做大幅削弱,導致了聆聽者聽起來感覺失真不自然,而產生了”數位聲”一詞。

當初制訂DSD的規格時則在取樣率上做大幅提升,每秒可記錄2,822,400次,比CD格式高上64倍的取樣次數,而在位元數上採取1Bit單位元,技術上可以降低讀取時出錯的機會,每一次紀錄都是相對的1與0,而非多位元的絕對位置。在時間記錄次數上大幅提升能夠有更龐大的聲音資訊量,可以獲得更接近類比聲音的曲線,因此Andreas Koch說DSD在聲音音場的呈現上顯得更為明確和龐大,立體感極佳,而音色會更接近類比聲音。至於高頻噪聲的問題雖然並沒有在DSD當中徹底解決,但是卻比PCM的狀況要減少非常多,以PlayBack Designs的產品為例,解碼前會先將音樂檔案升頻至4倍DSD檔案,高頻噪聲會處於人耳可清楚聆聽頻率範圍以外很遠,使音樂減少這樣的干擾。Andreas Koch認為DSD就像介於純類比以及PCM當中,既有接近類比的聲音,又能有數位音樂的便利。

而且理論上DSD最高可以記錄到100kHz的頻率響應範圍,而CD在20kHz以後都是直接捨去,或許人耳無法清楚聽見20kHz以上的聲音,但是在聲音的整體完整性上DSD絕對高上許多。更進一步的,DSD所需要的儲存空間與同樣資訊量的PCM檔案相比更小,即時讀取較為快速,應用在高解析音樂網路串流上更為優異。

請接下一頁↓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