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5頁 第一第一 1234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 到 20 共計 42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2. #12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空氣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要理解正確的空間感不容易,就是當播放時對空間的一種感受,有如抽換空間,當Play鍵或唱頭一放下去,就算是音樂還沒開始,就猶如置身在現場的空間內,大多都要夜深人靜時關燈一個人的時候才比較容易感受到,皮膚跟耳朵會有被現場噪訊包圍的感覺。

    松香味是在說木頭做的樂器吧,有很強大的箱聲,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不過這裡不流行這類說法啦,太過模糊了,說了等於沒說

  3. #1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評論最好有參考的空間和器材,

    評論員本身的資歷要夠豐富,

    評論員本身的系統要和評論器材不差太多級數.

    聽的時間要夠久,也要作微調.

  4. #14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何大,評論都是隔空形容,人的感受就算在同場地,聽同樣的聲音,都會有極大的差異,我們常常相約聆聽,面對面討論互相的聽感都已經差異很大了

    My-Hiend這裡不乏是口直心快的損友,這種環境都還不能有一致的看法,更何況大多發燒友的環境在人前都是互相追捧,更不會有結論了。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評論最好有參考的空間和器材,

    評論員本身的資歷要夠豐富,

    評論員本身的系統要和評論器材不差太多級數.

    聽的時間要夠久,也要作微調.

  5. #15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一件器材借評論的時間那麼短, 要評的器材那麼多,

    就算有相同的比較基準,

    也有心想要把它做好,

    甚至也敢講實話,

    時間都還是評論最大的敵人阿!!!

  6. #16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看是什雜誌或評論員吧!!
    基本上,器材,空間或素養都比我差,那還要參考何用????
    全世界音響雜誌稿費都不高,即使Stereophile這種雜誌,一篇評論也只付數百美金。大部分評論員不必(也不可能)靠這過活。
    所以,要有能在器材跟空間上達到將軍兄等級的專業評論員?我想是不可能的。就像全世界的試車寫手都開不起將軍兄等級的車一樣。

    Stereo Sound的制度(或者該說全日本音響業界的制度)我比較認同:代理商或製造商要請某評論員聽器材給意見就要付錢。這樣才能養活「職業評論員」。

  7. #1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Stereophile/TAS 稿費雖然不高,

    但是基於種種原因,

    評論員有不小的機會可以"長期"保管這些器材,

    換作是我,

    我也願意以極低的代價, 甚至無償來做器材評論

    哈哈~~~

  8. #1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何大,評論都是隔空形容,人的感受就算在同場地,聽同樣的聲音,都會有極大的差異,我們常常相約聆聽,面對面討論互相的聽感都已經差異很大了

    My-Hiend這裡不乏是口直心快的損友,這種環境都還不能有一致的看法,更何況大多發燒友的環境在人前都是互相追捧,更不會有結論了。

    評論聲音原本就不容易,

    所以用相互對比的方式,可能比較清楚.


    面對面討論互相的聽感都已經差異很大,

    這是個人喜好的原因,

    所以評論員本身的喜愛,使用的器材要儘量載明.

  9. #19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Stereophile/TAS 稿費雖然不高,
    但是基於種種原因,
    評論員有不小的機會可以"長期"保管這些器材,
    換作是我,
    我也願意以極低的代價, 甚至無償來做器材評論
    哈哈~~~
    所以也有很多廠商不願意參加這種共犯結構的遊戲,如Spectral Audio、Audio Note等。

    看過一個好笑的說法:所有音響媒體都是音響業的「外聘行銷部門」,個人覺得雖然夠酸但也夠寫實。

  10. #2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全世界音響雜誌稿費都不高,即使Stereophile這種雜誌,一篇評論也只付數百美金。大部分評論員不必(也不可能)靠這過活。
    所以,要有能在器材跟空間上達到將軍兄等級的專業評論員?我想是不可能的。就像全世界的試車寫手都開不起將軍兄等級的車一樣。

    Stereo Sound的制度(或者該說全日本音響業界的制度)我比較認同:代理商或製造商要請某評論員聽器材給意見就要付錢。這樣才能養活「職業評論員」。
    代理商或製造商要請某評論員聽器材給意見就要付錢。


    其實想想也對,

    不用代價,很難長期維持高品質?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